面瘫实习超完整版面经

转载自:饮水思源

转载这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积累各种公司面经的考虑。另外,不得不感叹一下作者实在是太牛了!!!大牛啊,如果这还算面瘫的话,那我算什么。。。 -_-#

作者:Alcudish

我的情况一定能成为经典案例了。我从3月底开始找实习。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动过实习的念头。

3月底学校有推荐去DELL实习的机会,但是是技术工作。这促使我写了第一版简历,尽管投了以后就石沉大海,总算是让我开始了这段历程。简历或者网申没有通过第一轮筛选的我就不提了,我就把我的面试经历全都写出来。

刚投出简历几天就有一些小公司来电话,最后没去面试的原因是当时不能一周工作3-4天。其中稍微大点的有法国的UbiSoft。

我收到的第一个笔试通知是来自香港利丰集团。这是个外贸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我很想去,收到笔试通知的时候真是无比兴奋。4月13日,我去利丰宜山路2000号的公司笔试。自然是英文的,前半部分是智力题和数学题,不费吹灰之力。后半部分是英语作文,大概题目是估计上海的明年的GDP什么的,我想我一定是作文没写好,再加上字写得不好看。我苦等了两周,最后发现被鄙视了。这让我郁闷了一周左右,因为这是个发展前景很好的公司,他招的实习生是准备培养成它的领导者的,有一个7年的培训职业规划,非常诱人。

第二个面试来自德州仪器。TI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主要针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复杂工程计算的需求,它想招校园代理。在4月28日的面试中,我陈述了我以往的学生会工作经历,他们问我有没有销售经验的时候,我很遗憾的回答没有。估计就是这样就完蛋了,后面也没什么问题,总共面了10来分钟。

第三个是施耐德的电面。我做好了对施耐德的公司信息的准备,不料来电面的是51job的人,程序性的问了一通问题。有点意思的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主要的缺点?”我回答有的时候做是不够果断,犹豫太久不能做决定。10分钟左右的电面,后来杳无音讯。

第四个,5月14日,我去Warwick公司面试,职位是sales。Warwick是欧洲第一的乐器生产商,在中国的业务刚刚展开,需要和琴行联系关系。它的generalmanager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问了我好几个问题,主要一个是问我作为电子工程专业为什么对乐器销售感兴趣。过了几天他们通知我去面试。这是我第一次全英文面试,generalmanager亲自来面,一个德国人。沟通方面基本没问题,不过我觉得他说得多,我说得少。又是这个问题,Doyouhaveanyexperienceinsales?我说没有,但是强调了自己口才好,能够”销售”自己的idea。最后又是杳无音信。

第五个是IBM,这是让我花费最大精力的地方。笔试,一面,二面,我跑了三趟,最后无果而终。先说笔试,在笔试的前一天我把IPAT很好地了解了一番,最后笔试做得很好。果然得到了一面通知。

一面是6月3日。ChinaHR的人来面,15分钟左右,她对我的学生会人力资源部的经历很感兴趣。面试官似乎挺满意的。

二面是6月9日到IBM所在的中环广场,当天下午我还要赶回学校考托福。我投的是ITspecialist,到了那里却发现被分到SAP组,然后要进行群面+单面。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SAP,并且从来没有做过群面。IBM拖延时间,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我发现我可能来不及考托福,就和他们的人交涉。群面是一个过程管理的case,9个人争先恐后的七嘴八舌,我根本插不上话。群面结束后,我因为要考托福,第一个单面。第一个问题就是”WhatdoyouthinkaboutSAP?”我坦白我不知道,我说我原来投的是ITSpecialist。第二个问题问我,在群面过程中,我的意见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该怎么办。然后他们就没问题了,总共7分钟。差点没哭出来……

第六个是KPMG。5月27日13:30笔试,我当天上午考了TOEIC,吃完中饭从徐家汇杀到复旦,冲进教室发现已经在发卷子了。大汗淋漓的我根本看不进去那个复杂的要命的SHLVerbal,最后乱作一通。数学题倒是做得不错。考完出来我就不抱希望了。

第七个是”中国未来领导精英项目”。这是一个去美国交流的项目,在登广告的时候竟然不说要交20000块钱。投了简历过去,打电话来随便聊了几分钟说第二天会有英文电面。英文电面我也就按照以前的说,没什么变化。一周以后我竟然收到了所谓的”offer”,要交20000的offer!当然拒掉。

第八个是微软中国公司。如雷贯耳,其实总共工作时间40分钟,在美罗城前面的展台上现场演示Word2007的好处。在BBS上招人,我发了我的一些过去做的文档过去,它就叫我去了。从此简历上多了一行如雷贯耳的名字,不过确实没做什么东西……

第九个是西门子。是个Parttime,它的供应链部门的一个人去生孩子了,经理要找一个人代替一段时间,主要处理报关单之类的东西。这种事情我完全能胜任,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事先没有了解清楚这个职位要做什么,在面试中我一味强调自己的沟通能力,最后经理直接跟我说,这个职位不怎么需要沟通,要的是耐心。我就知道我又完蛋了。

第十个是孔子学院。它的主要业务是教外国人汉语,需要的实习职位是在外国人下课后向他们询问对课程的反馈信息。我觉得这个我不在话下,就穿了T-Shirt去面试,面我的是一个外国GG和一个中国MM,也都穿T-shirt。整个面试过程我也展现了我的英语水平和外国人沟通是没有问题的。最后竟然也没了音信,这个我一直不能明白。

第十一个是英创公司,它的业务是做一个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网站,目标是和chinahr抗衡。它的职位是电话销售,吸引各个公司到网站上来登载招聘信息。它总共挑了16个人去面试,最后要8个人。我想着难度不大啊!面试时间持续一上午,首先是对公司业务以及网站的介绍,我提了几个问题,他们看起来也比较满意。随后是分组群面,主要是聊天,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我觉得他们的背景都不如我,整个过程我也说得最多,聊得也很投机,我志在必得。不料第二天接到他们拒我的电话。第一次收到拒的电话,我赶忙问为什么不要我。它含糊其辞,说希望能找比较能够吃苦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在面试中表示出能吃苦的素质?

第十二个是沸点咨询公司,是个求职培训公司,它要招校园大使。面试过程就是对面试官推销沸点的课程。我推销得很成功。面试官很满意,当场就留下我,要我做上海交大的校园代表的leader。这算是一个offer,不过它不是实习,暑假也没什么事情可干,还得继续找暑期实习。我现在是沸点咨询公司的交大校园大使,大家有什么问题,包括求职课程方面的欢迎和我沟通~

第十三个是Bosch。这也是500强的牛公司,我一直很想去!它先招一个市场部的parttime,就在上周一,我当天去了另一个面试,回交大的地铁上接到bosch的电话,要我马上到陆家嘴中银大厦。得到面试通知很高兴,就直接跳上反方向地铁。面试很简单,面试的人不是HR,使市场部的人,她介绍了一下这个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对各部门的经理进行surpport。我说了我的学生会工作经历,以及当场得到沸点offer的事情。她对我的英语、计算机操作技能都很满意。后来她问我以前是不是没实习过,我说是。我估计就是这个问题!大概她不想找没经验的人,担待这个工作效率的风险吧。她说一周以内通知,一周过去了,我又失败了。

Bosch和我的缘分还没有尽,这周四我在打桌球的时候接到bosch的电话,说是confirm一下我参加summerintern的信息。要我做英文自我介绍,介绍家庭情况。当时可能是在打桌球没准备好,英文说得有点乱,她说如果合适会通知我去面试的。至今还没接到通知。

第十四个是Tektronix,是个低调的牛公司。它生产的示波器(电子工程专用的仪器)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我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实验室里就常看到它的产品。它招的职位是DigitalMarketing,是个我闻所未闻的东西。去了他们在浦东金桥的亚太区总部,我从闵行过去半条命没了。他们对我的到来很重视,说他们收到300封简历,挑了30个人面试,最后要3个人。这3个人将成为公司的顶梁柱。总共5个面试官前后轮番轰炸。一个考验我的沟通能力,当然是英语的,差强人意。一个考我的编程能力,从C++到VB再到JAVA,HTML,基本被问晕了。第三个我忘了问什么了。第四个美女JJ,考验我电话沟通能力,问了一个case,当一个合作伙伴临时有一个重要的展会,无法完成事先的约定的工作,你怎么跟他说?我回答晓以利害云云。美女JJ随后给我正解。最后美女JJ还说,下一个是经理面,坦率一点哦。经理来了,很kind的一个牛人,坦率地说看中我让我来是因为我会用示波器,对他们的产品有个概念。我这时候早已体力不支要晕过去了,所以最后这部分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经理最后说如果有二面的话是从美国总部打来的……这么重视这个实习生……不过后来也没打来。这个公司我失败的原因就是我不够牛,英语不够牛,编程也不够牛,市场经验也不够丰富……

第十五个是synovate,我原来没听说过,后来上网一看它的页面才发现好牛。突然有一天晚上10点接到它的电面。太恐怖了,咨询公司都这样工作的?英语自我介绍,简单问题。随后一个case,现在是半夜12:00,你无法请朋友帮忙,第二天早上就要出一个上一年保温杯的销售额的报告,你怎么办。我的回答她挺满意的,随后问我第二天有没空。因为第二天有重要的复习课,我说很遗憾。她说过两天再联系我。现在过了一周了,还没联系我……

第十六个是个房地产公司,ChinaCRE,在浦东南路的一个写字楼里,感觉公司很小。我去面试的时候里面就三五个人。先笔试,做英文阅读,再做语法,然后写一篇作文。然后测打字速度,完全不在话下。随后英文面试,那面试的人似乎英语和我半斤八两,挺顺利的。这么小的公司居然也要二面,我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得到经理的接见,随便说几句就说可以来上班了……

第十七个是个处于创业阶段的网站,名叫alagaza,是个台湾人开的,地处奉贤区的居民楼内。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去面试,最后还是去了。条件确实艰苦,在小区的一个单元房内,老板给我们讲了这个外贸网站的理念和发展规划,我觉得还是有前途的。但是毕竟处于创业阶段并且在奉贤,要去还是要一定的勇气和赌注的。最后它给了我offer。

第十八个,是最最最诡异的罗兰贝格。我做梦都没想到这种大牛咨询公司会让我去面试,不知道是不是通知错了。我诚惶诚恐地去了罗兰贝格,一看签到单上的名字把我吓坏了。全上海只有60个人被叫来面试,里面有哈佛的,还有一大把MBA,我看了一下我是仅有的三个非经管专业的之一。并且另外两个都巨牛无比。我彻底被吓晕,居然还是群面!一个case,加油站的汽油价格策略,我根本看不懂,财务报表我更看不懂。Self-introduction我发现我毫无疑问是资历最浅薄的,面试官是资深咨询顾问,对我毫无兴趣,其他的人在自我介绍后都被问了好些问题。讨论和presentation过程中我都是在瞎扯,彻底就当作是一次瞻仰大牛公司和哈佛的人的经历吧……

第十九个,麦肯特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那天我起床晚了,就没去……

第二十个,阿斯利康。这是500强的医药公司,招一个IT部门的Intern,主要职责是对公司员工的计算机操作给予指导和支持。HR小姐很kind,但是去了发现IT总监竟然不在,他的一个副手面了我,我先大讲我从初一就开始玩重装windows,计算机应用技巧如何熟练等等。他说这属于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沟通能力如何。如鱼得水,赶快讲我学生会的经历和沸点咨询当场得offer的例子。他听了没啥话说,吐了一句令我吐血的话:”总监不在,我得请示一下他。再约你吧。”丛中信泰富广场出来,我觉得这个人只是没有决定权,他对我应该还是挺满意的,这个Intern应该十拿九稳了。谁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过了两天他也没来电话,我打电话过去,那个很kind的HR小姐告诉我IT总监出差去了,下周才回来。只好给IT总监留言,等到下周还是没反应,我直接打到IT总监处,他说听到我的留言了,不过现在很忙,有空再约。我只好继续等待。又过了一周,我实在忍不住了,再打电话给HR,她竟然说公司在调整,可能不招这个intern了,有消息会通知我……气死我了,原来抱有极大希望的这个intern,我就这样被它耍了!

第二十一个,上海依贝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闸北区一个居民楼里,而且要我早上8:30到。我说我在闵行过去时间来不及,他说上班时间也是8:30,必须按时到。去死吧,谁稀罕一个居民楼里的公司。没去。

第二十二个,MFG。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在线市场,实际上和阿里巴巴与我面过的alagaza是一个类型的。他们招telephonesales,我本来就不是很想去,但是看在公司在中信泰富的份上就去了。面试是群面,但是大半时间是听他们的介绍。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吹牛我是EE的,对电子商务很熟悉。结果招致严重后果,面试官马上问我,你说你对电子商务很熟悉,谈谈你对b2b和传统外贸的区别的认识。完了,信口胡说,肯定就是这个问题搞砸了。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能吹牛,记住了。

第二十三个,GE。又一个意料之外,一天下午在玩电脑,突然接到GE的电话,是serviceteam的intern,要电面我。电面大概持续了20多分钟,自我介绍,我突出讲了我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不料HR说这个intern主要是行政工作,需要的是耐性,不知道这方面你怎么样。我心里想完了,怎么跟西门子的那次如出一辙。我马上补充说我做我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尽力完成的,并举了我完成编程作业的例子。随后她考了我几句英语,不存在问题。嗯,等通知吧,1周到2周内。这个我抱中等的期望。1周过去了,没消息。在阿斯利康说不招intern的电话打完后,我就顺便打一下GE让心死得更深一点。没人接。直到7月2日,我几乎绝望的打过去,居然说要我了。5号签约。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公司都不要我,GE在电面我一次之后就鬼使神差的要我了!毫无疑问这是我最好的offer.但是不是通过facetoface的面试得来的,还是没有解决我面瘫的问题。

第二十四个,诺华。这也是500强的制药公司,是瑞士第一大公司。瑞士总部要派人来检查,他们急急忙忙要把HR方面的数据格式规范化,时间人手都不够,赶紧找人帮忙打杂。面试的是HRmanager,人很kind,和我聊天聊了很久,谈到了我的未来职业规划,甚至劝我也做HR,说HR大部分都是女性,但是做到高层的都是男性。好晕。聊天聊完问我明天就来上班吧?我说马上要有一门恐怖的考试恐怕没办法要4天以后才可以。她说最近大家都考试,很难找人,看来要向总部申请延期云云。然后说等通知。4天之后我打电话过去,他们说已经调整过了,不需要帮忙了……

不过我拿到GEoffer之后诺华又打电话来了,说财务部要招一个人,给你offer吧。当即拒之。

第二十五个,神州数码。我接到面试通知是7月2日下午。就在7月2日上午我得到了GE的offer。再见了,神州数码……

此外还有爱立信和伯奥杰的笔试,ms招的是编程的,我就没去。

此外我还得到了麦肯光明广告公司、迪云网络、育碧软件等公司的联系,在得知我7月13号才考试结束后,说到时候再联系我安排面试。好在现在都不用啦!

总结一下,面试27个,实际面了22个,offer6个(多数比较烂)

这就是我大半个学期找实习的艰辛历程……希望能对各位起安慰作用。看看,还有我这么搓的人垫在后面。并且希望能够进入精华。

再见了,F03~~

恭送离别的F03们,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顺便感慨一下,明年的现在,也许自己还没有做好滚蛋的准备,也许仍无限留恋着校园生活,一切似乎都来得太早。。。

摘录一段讨论

原文链接:http://ztq1985.spaces.live.com/blog/cns!C5FD982BA88F524C!960.entry

Word附件以及其他

作者:长河落日

晚上和同学谈起Word文档,我说,发给别人不要用Word格式。同学鄙之,我徒呼奈何。

我们的版权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彻底消失于我们的脑海的呢?我之所以强调不要使用Word格式发送文档给别人,是因为:

第一,Word文档很可能无法被除MS-Office-Word之外的字处理软件打开

* 首先,我有99.9%的把握肯定这份Word文档不是由一个Office-Word的合法拷贝生成的。也就是说,您在使用盗版软件撰写文档,就像我现在在做的一样^^;

* 其次,无论您使用的MS-Office在版权上是否合法,您都无权强迫别人购买或使用这一软件。而由于Word格式人所共知的封闭性,导致只有MS-Office-Word能够保证正确无失真地打开它。而别人的电脑上也许并没有安装MS-Office-Word。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Word文档发送给别人显然是一种粗鲁和不公平的行为。更何况,对于不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来说,MS-Office根本无法得到。

第二,Word文档有时不能够被不同版本的MS-Office-Word识别

* 也就是说,即使对方的电脑上安装了MS-Office-Word,也有可能因为版本较低而无法正确打开您的文档。显然的,作为一个文明礼貌的现代人,您无权要求对方升级他的软件版本。

第三,其他不鼓励这样做的原因

* Word附件是病毒的有力传播者。另外,它的体积也是问题。想知道这么大的体积里都储存了什么吗?据我们所知,可能包括整个文档的编辑历史。也就是说,对方可以通过简单的Undo操作来恢复您已经删除的内容。是不是很恐怖?

基于上述原因,我已经渐渐习惯于把手中的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再发送给别人。在任何操作系统上,PDF文档的阅读器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甚至是内置的。同时,PDF不存在失真问题。

除了Word附件,其他我个人认为(出于为其他人着想)应该尽量避免的行为包括:

* 在个人空间和BLOG以及其他任何网页中自动播放背景音乐。首先,您不确定打开此页面的浏览者是否喜欢这种音乐;其次,您不确定这个时间对他来说是否适合播放音乐(比如在上班而音箱开着);再次,音乐的版权问题需要我们关注;最后,大量的个人空间音乐正吞噬着宝贵的网络带宽。所以,我选择 Yobo作为和朋友分享喜爱的音乐的专门方式。

* 使用BT或者迅雷下载资料。不鼓励BT是因为它是带宽的最大浪费者。不鼓励迅雷,是因为它是盗链的始作俑者。所以Http下载我坚持使用FlashGet;而下载其它违反版权的资料,我会寻找相关的FTP服务器。

* 制作和传播内嵌字幕的电影文件。字幕本身没有版权问题,而把字幕嵌入非法的电影文件却会使字幕制作者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虽然电影文件的来源非法,但大多数0Day发布组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其他人擅改。所以,重新编码和传播电影文件本身就构成了对其”作者”的不尊重。如果还嵌入了字幕…… 字幕组也会不高兴的。而在重新编码的电影文件中加入广告则是无耻的利用他人无私的劳动牟利的行为。这些年来我们能够顺利的欣赏高清晰的好莱坞大片全靠 0Day发布组的辛勤劳动,所以,Come on,show some respect。

评论:

明月清风 7月6日 11:09

关于”无论您使用的MS-Office在版权上是否合法,您都无权强迫别人购买或使用这一软件”,反过来我也可以这样认为,”不能因为你没有合法的 Office,就强迫我不用Office写word分发给你”,本质上我发给你word文档并没有剥夺你不接收此文档和可以选择不阅读的权利。

关于低版本无法识别的问题,我承认存在这种情况。但是你的理由同样不能成立。我也可以说”作为一个文明礼貌的现代人,您无权要求对方降级他的软件版本或者不使用他的Office软件写word文档来迎合您的需要。”

关于”可能包括整个文档的编辑历史,对方可以通过简单的Undo操作来恢复您已经删除的内容”。请问当您关闭了一个文件再打开后,怎么Undo?能Undo 也不代表什么,因为本质上你可以选择锁住你的文档,所以我可以这样认为,泄露文档内容是你个人操作问题。不要和我说破解锁住的文档,因为安全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你没法证明其他文档格式就比word更不易被破解。

长河落日 7月6日 17:03

所谓”反过来说”,实质上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你没有权利禁止我怎样,所以我就要怎样怎样。。。我发给你Word文档,你爱看不看。。。这就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问题了~我倾向于文中的立场:)也许是我接受自由开源的思想比较多?所谓”自由”,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而是尽量为别人提供方便,永远不要干涉别人的自由。大家都这么做了,大家就都有自由了。

扯远了。回到交换文档格式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字处理软件的自由。而Word作为一个封闭的文档格式,仅被极少数的字处理软件支持,故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交换文档格式。注意这里强调了”交换文档”,也就是说在本机上使用何种软件编辑文档完全是个人自由,但当这个文档需要被交换时,也许适当的格式转换是必要的。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一个开源、免费、安全和通用的文档交换格式,它必须包含尽量少的隐私信息,又拥有足够的版权保护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可以被任何一台计算机轻松阅读。PDF/PS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在目前也许是保证格式不失真的最佳选择了。

明月清风 7月6日 18:13

首先想说明的是”所谓”反过来说”,实质上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你没有权利禁止我怎样,所以我就要怎样怎样。。。”我不能同意,因为本质上你原文说的是如果我传了word文档,我就强迫了你怎么怎么样,所谓”反过来说”,是指你这样的观点也等于在强迫我不能怎么怎么样。我只是以此说明你的此类观点并不能完全”有理”。

Anyway,我很同意你回复中后两端的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很重要的,只是我不能赞同你原文中许多关于”强迫”的观点而已 :)

长河落日 7月6日 21:04

Hand~~~

其实国外公司大学政府等凡是提供公开传播文档的,一般都是用PDF甚至TXT,不仅仅是因为Office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很贵,更是因为考虑到跨平台的兼容性,否则Linux和Solaris用户要骂他们歧视的,呵呵~

与你分享五年HR招聘与面试的体会

转载自:饮水思源

做HR专职招聘也有好几年了,最近感觉这个话题越来越热,因此也开一帖,从HR的角度谈些有关招聘面试的问题,也尽自己的能力给有这方面需要的版友们些建议,回答大家的问题,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

第一个问题,面试中你的角色
  
招聘方和应聘方始终是一对矛盾,这毫无疑问,但这两者又何尝不是合作关系呢?试想有哪个做招聘的不希望又快又准得给自己的公司找到合适的人选,又有哪个应聘者不希望能尽快通过面试获得工作机会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跃进呢?所以,作为应聘者的我们千万不要从一开始就觉得HR是站在你的对立面的,如果你站错了队伍,你的面试基本上也就结束了。因为你将竭尽所能得去回避自身存在的、你认为可能会对工作有所影响的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所以在面试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表现,而不是回避(To Show not to cover!)
  
绝大多数应聘者在面试之前会做准备,看很多面试经验,我也看(HR也不傻,当然琢磨对方会怎么对付面试,呵呵)。这些所谓面经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你去弥补自己的短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举例来说,我面试的很多应届毕业生跟我大谈自己的工作经验,甚至在哪家打字复印店打过字都说得像个项目管理工程;反过来,那些大专中专毕业,工作两三年,面试始终喜欢说自己自考本科在读,夜大在上,很快就要拿到**大学**文凭……实际上,这些基本上都是无用功,想想吧,公司为什么让你来面试?如果我需要一个有工作经验的,看了你应届毕业生的简历,我要你来面试干什么?我要找个学历高的,这年头,本科生硕士生满天飞,我约你来面试那肯定是我时间多的没地方打发了!
  
所以,面试中最重要的就是表现你的优势,而不是弥补你的弱点,因为公司用人,只用人的长处,不是找三好学生,不是样样都优秀才算人才!
  
第二个问题,展现什么样的能力
  
今天说在招聘面试时最需要展现什么样的能力,HR专业的说法非常复杂,什么能力模型、素质结构、职业倾向……同行之间讨论一下没问题,真拿到实际工作中,别说应聘者头晕脑涨,有时候连招人若渴的部门经理们都觉得不耐烦。

1、展现你不可被培训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能力、素质分两种,可以培训的和难以培训的,你自己就完全可以判断。
  
测试:英语口语、能吃苦耐劳、诚实、善良、沟通能力,了解公司产品知识,公司所在行业熟悉程度、计算机能力、财务知识、工作主动性、协调能力、分析能力……试试看,区分一下,是不是很容易?
  
你是用人单位,你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哪儿呢?当然是不容易培训的能力!
  
公司有培训部门,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员工有所欠缺的地方进行雕琢,所以,不要怕自己在可以培训的方面有缺点(比如对公司产品知识不了解等)。而更多的是要抓住自己所应聘职位所需要的难以被培训的能力。
  
2、展现你不可被替代的能力
  
作为招聘者,我每天都在做选择题,在众多应聘者之间筛选出符合甚或是超出我们期望的那一个,而我每天看到的绝大多数简历都可以说是千人一面。最典型的是毕业生,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三级)、成绩优良(排名3/50)、连续n年获得奖学金、参加**学生组织、在**公司做过几个月的实习工作。这样的简历要多少有多少,换句话说,只要公司想招,随时有长龙排在门口,你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
  
换个角度看着问题,为什么基层员工好找,部门经理、技术专家难招呢?原因在于替代性,你越容易被替代,你的价值也就越低,这就是法则。所以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你得把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能力表现出来,别告诉我没有,这不可能,不然你凭什么来应聘?
  
第三个问题,面试成功的要诀,你的预期=我的表现
  
面试,英文叫做Interview,我认为含义完全不同。面试,当面进行考试,根据你的成绩客观给出评定,考出多少分是多少分,其目的是择优而用; interview翻译过来应该是面谈,会面,是一个沟通的过程,interviewer向应聘者就公司的业务状况,所能提供的职位详情进行传达,而 candidates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履历、能力、经验等各方面信息,从而让对方认识自己,进而了解自己。其目的是双方的契合,不是择高分而用,而是提供一个机会,让双方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
  
具体来说,interview之前,企业一定会对自己想招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个职位分析,也就是HR理论中的所谓岗位分析(Job Description)。这个分析来源很广泛,由部门经理对这个职位的需求,有前任工作者给公司就这个职位留下的主观映像,甚至有客户对该职位人员的客观评价等不一而足。
  
所以,interview的结果没有所谓优秀、一般、差,只有suit or not suit。希望大家知道企业方的面试官(我们姑且沿用面试这一通行说法吧,不然有人该埋怨我说话夹杂英文了),在面试之前是带着期望来的!什么样的期望呢?简而言之,比前任更适合!如果前任做得不好,希望招到一个更好的,如果前任做得很好跳槽了,则希望招到一个更适合(稳定)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自己更适合公司的期望呢?
  
1、研究对方的招聘广告,一般对方会在广告中写出职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要求。对比一下自己,如果对方写了大专以上学历,你是个硕士,就别去瞎起哄,耽误大家时间嘛这不是?如果对方写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对方当然就不会想去从大学毕业生开始培养一个新手,基本条件都不合适,让你去面试,不是对方闲得实在无聊就是对方HR是个新来的菜鸟。

2、面试中注意把握对方的心态,说俗点儿,听话听音,对方一国企,做财务,问你英语水平怎么样,就得多个心眼儿,工作用不着啊,就别天花乱坠的吹一通,没准儿你的前任就是英语好跳槽去了外企!这样上当的不能说不多,反正我常碰到。

3、突出重点,我常碰到这样的应聘者,通常毕业一两年,会议室坐下,二话不说,从包里翻出一大堆本本,有多大桌他就能给你铺满了,英语的、会计的、贸易的、报关的、计算机的、营销的、管理的、公关的……看得我眼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拿不出,介绍完了,我弱弱的问一句您应聘什么职位?答曰:”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好,外企,大品牌,心向往之不是一两年了,只要能进来,什么职位我还真不在乎!”我看他做我们总经理挺合适的……
  
第四个问题、面试中HR们的心态和对策
  
我们不妨从HR招聘者的职责描述说起,简而言之,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当然有许多限制:
  
1、时间,招聘周期按照职位高低从两周到三个月不等,平均为一个月

2、成本,招聘过程会发生很多成本支出,只要不是糊涂到花多少钱不在乎的地步企业一定非常关心自己招人花费几何

3、招聘效果,也是最重要的,你找来的人是否能够在公司里做得好,做得久,公司个人各得其所,双赢为赢嘛
  
而这些限制本质上是矛盾的,又想招到最合适的人,又要快,又要省钱,压力当然巨大。所以,其实HR在看似怡然自得坐在面试桌另一边的时候,一般心里都处在这样的矛盾挣扎之中,一方面,心中期望自己对面坐的就是那个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又担心由于自己一时不慎,没看破对方小小的应试伎俩,被人结结实实的忽悠一把。
  
这就是HR面试中的心态,针对这种状况的应对措施似乎我不该多谈,表现要不要好?当然要,而且在专业领域内要在众多面试者中首屈一指,但是面试经验我劝各位还是少看些比较好,你想,如果你碰到一个经验不十分丰富的HR,他所准备的问题你都有了比他还精准的答案,HR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1、这人面试经验丰富,时刻准备跳槽,稳定性值得怀疑

2、这人性格特点看不透,有待进一步观察,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吧
  
所以,回到最初的地方,面试的过程是展示,而不是去掩饰,你遮盖了一些东西,HR就会认为你有更多东西没有表现出来,进而对你整个表现的可信性产生怀疑,得不偿失啊!再说句到底的话,凭借面试经验是有可能糊弄一些半路出家的HR,可是你找到了工作事情就结束了吗?做起来发现这工作不适合你怎么办?发现工作对你的要求超出或明显地与你的能力不协调怎么办呢?最终结果还是要放弃,不如在面试时真诚沟通,让HR看透你点儿其实对你有帮助!
  
第五个问题,做一块过硬的敲门砖—-简历
  
制作简历,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些窍门的

三不写二多写一少写
  
大家猜一下,HR简历筛选时,阅读你的简历会用多长时间呢?十分钟?那是我一共就这一份简历,五分钟?一般候选人在面试前他的简历会被这样研究。一分钟?那是这封简历写得挺逗。正确答案,不会超过三十秒!这是我的自身经验,同行们的意见可能更少!
  
这么短的时间能阅读多大篇幅呢?注意我没说阅读多少字,最多两页A4。学校教育害死人呐,学生们的简历毫无例外的第一页是”求职信”。内容基本雷同,大体是大学生涯、母校光辉……除了校友和菜鸟,其他人是不会看的。你怎么才能让HR被你的简历吸引呢?切记,三不写二多写一少写!
  
不写未成年经历,做简历不是写生平,公司选人不是政府选国家干部。一般我们对你小时候的事情兴趣不大,小学、中学就读学校之类,没人会看。很多人觉得好像写了也无关痛痒,其实不然,这样的经历一般都出现在简历开头部分,看了一段这个,会严重影响HR看下去的意志力,那就亏大了!
  
与工作本身不紧密相关的工作、学习经历不写,运气好,HR视而不见,运气不好,他们就会考虑,这个人能力挺杂啊,放我这儿不能人尽其才,来了也会跑!
  
不写自我评价和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爱好,自己都评价完了,HR还评价什么呢?菜鸟会觉得你傲气,有经验的则不看,写了只有坏处没好处。如果你写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兴趣爱好,(比如应聘采购地说喜欢逛街购物,应聘财务的说自己酷爱数钱之类,开玩笑啊,学生朋友可别当真),那没问题,如果你写的是我爱唱卡拉 OK、泡吧跳舞、打球打牌,我看算了吧。
  
直接相关的工作经历要多写,你最能吸引公司的关键能力就是这条,能不多写吗?我看得很多简历都有很好的,甚至是我公司直接竞争对手公司工作经验,但非常可惜,就一句话”从****到****在****公司任职****,证明人***”,你自己都认为你在这公司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亮点可说,怎么吸引别人呢?
  
成功案例数据要多写,记住一句话,事实永远比空谈有说服力,什么样的事实呢?成功案例。其实根本不用你从头到尾地把整个案例背景、困难、压力、你的措施、执行、结果都写出来,你只要提纲携领地把事件描述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能多写出两三个成功案例,你这个人的能力还不跃然纸上?尤为重要的是数据,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比如,我要应聘一家公司的招聘经理我一定会列出数据,我多少年专职招聘经验,阅读**简历,组织过**次面试,招聘到经理级员工**,主管级**,其中**是通过**途径招到的,等等这样的数字,很快就会让你的描述可信度大幅上升。什么?你记不得了?Faint! 你不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估算一下?唉
  
参加的项目要少写,我看过不少这样的简历,作了**年销售,经验丰富,业绩优良,参加广交会,做成**项目,为企业创利几百万元……人才啊!赶紧回头看看薪资要求, RMB2500/month! 这人不是忽悠我吧,就算百分之一的奖金也有好几万呐!于是菜鸟说,骗人,扔!其实我知道,他确实是去参加了广交会,也正经八百的坐在了他们企业的摊位前面(旁边坐着项目负责人),生意谈下来了,说不定他还为了这笔生意拼了一回酒,闹了个现场直播呢!于是这也就成了他的经验,堂而皇之的写在了简历上。多大的误会!实在想写,您就提一句得了,记得说清楚了是参加!
  
第六个问题,投递简历,电话初识,你的第一印象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份合格吸引人的简历了,很多朋友开始满世界搜寻招聘信息,然后只要是符合自己专业或兴趣的二话不说就给他来一份,这样的简历投递方式有效吗?
  
答案是否定的!投简历的过程非常容易被忽略,认为这其实是非常细小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是整个应聘过程中你给公司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初见简历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一个人,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愿意跟他交谈,而你投简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面试机会,你说这是不是重要?
  
我在工作中平均每周收到几百封简历,真可谓无奇不有,说几个常见的例子吧。
  
有不少简历居然是cc 给我的!什么意思呢?我给别人投简历,应聘任家单位的职位,听说你这儿也要招人?你也看看吧,如果那家公司我谈不拢,我们可以再聊聊。还能有比这更糟糕的第一印象吗?反正我注意到很多HR都是直接click delete……就想考大学第二志愿没人要一样,找工作,一般人家也不喜欢第二志愿的!所以,一封邮件只发一封简历ok?
  
比cc 好一点儿,有很多简历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不是给我一家公司的,e-mail内容整个儿一瓶红花油,哪儿都能抹。可能大家从网上找来这样的格式一看,不错,新鲜,找工作的信是这样写的啊!用了!可是,可怜可怜我们HR吧,你看了是新鲜,我们看了都要吐了,04年的时候,我记得网上出了个挺有名的求职信,你就看吧,应聘简历里面千篇一律,使用率高达33.33%,05年毕业生流行写诗,一时之间,学生诗歌蜂拥而至,有些还真是文采颇佳,读之怡情也就算了;有些打油诗,逗个乐子,还能忍受;狗皮不通的顺口溜也来凑热闹!晕啊,这又是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
  
所以你的简历不能是应聘大军里的一个小兵,没人会注意大海里的一滴水的!要针对对方的招聘信息适当修改简历再寄出去。内容方面前文写过了,毋庸赘述,e-mail里面至少写上,短短两句话,如:近日通过**渠道,了解到贵公司正在招聘**职位,窃以为本人工作经历、专业特长颇为相合,特冒昧应聘**职位云云……别看这两句话简单,立刻你就甩掉了一大批人,那些只知道重复点发送键的人,你是认真考虑了公司职位要求和自身条件才投简历的!

另一种第一印象是电话约见,一般会由HR的人来做,内容大体上就是我们看了你的简历,认为你的基本条件是符合我们职位要求的,希望你能在某日来公司参加面试……看似简单,但其实应聘者的表现也还是有高低参差之别的。
  
接电话的技巧,不好的印象类型有三种:前倨后恭、不知所云、太过依赖。
  
前倨后恭,中华礼仪之邦,向来是以理为先的,可是偏偏倒了现代,似乎崇礼之风日下,表现在电话这个看不见对方的场合里尤为过分。英文接电话用hello 也就是你好,跟日常朋友见面打招呼的言语一样;再看我们,居然创造性的发明了个”喂”,这其实非常不礼貌,你想,谁在路上跟别人打招呼直接喊声”喂”的啊?更有甚者,这一声”喂”的语气有多种含义表达(感谢祖先发明的四声),可以表示应答、疑问,这还说得过去,还可以表示质问、挑衅、不耐烦,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能再坏了!有点啰嗦,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喂!”

我:”你好,是***吗?”

答:”是啊,你谁啊?”

我:”我是**公司的,你是不是给我们公司投了简历?我们觉得你条件不错想请你来面试。”

答:”噢,是的是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在开会(上课,吃饭,车上,等等借口不计其数)。”
  
那拒人千里之外的开场白实际上已经为祸不轻了,再加上你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你想能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呢?
  
第二种叫做不知所云,还是用电话内容来说明
  
“喂,你好。”

我:”你好,是***吗?”

答:”是啊,您哪位啊?”

我:”我是**公司的,你是不是给我们公司投了简历?我们觉得你条件不错想请你来面试。”

答:”**公司,我没投过简历啊?”(开始恍惚,难道我投的?)

我:”应该不会吧,你用****e-mail邮箱发过来的。”

答:”邮箱是我的,那应该是我投得没错,你能告诉我,我投的什么职位吗?”(眩晕,真的经常有这么问的,估计投得太多了)

我:”你投的是**职位,可能时间有点儿长吧,你还对这个职位感兴趣吗?”

答:”我应该有吧……”(我狂倒)
 
最后一种情况常见于应届毕业生
  
“喂,你好。”

我:”你好,是***吗?”

答:”是啊,您哪位啊?”

我:”我是**公司的,你是不是给我们公司投了简历?我们觉得你条件不错想请你来面试。”

答:”噢,好啊,没问题,非常感谢!呃,对了,你们公司在哪儿?”

我:”请记下我们公司地址****”

答:”好的,我记下了,呃,不好意思,我怎么过去?”

“我在**地方,做什么公交车能到?”

“你们公司那儿有什么标志物?”

“我到你们公司说是来应聘的就行了吧?”
  
你可能觉得问地址甚至问怎么走都无可厚非,可实际上这些信息你都是可以自己主动获取的。你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依赖心理特别强,以后交件事情给你做你也会问:”我该找谁帮忙?他电话多少?我找不到***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与其都解答你,还不如我自己做,你的工作能力又从何处体现呢?
  
第七个问题 面试在告诉你之前已经开始
  
先说个故事,故事关于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能成大事者的曾国藩。一日,曾文正公(曾国藩谥号,”文正”是古代中国文官最高规格的谥号,清代一共 13位曾国藩是最后一个)在家读书,突然接到圣上口谕,入宫见驾!老板找!那还不赶紧穿戴整齐,有点儿像面试啊,朝服笔挺的就进宫了,被太监带着来到故宫某花园一个亭子里面。”在这儿候着”,太监说完走了。曾国藩,穿戴整齐也不敢坐着,就那么等着,时值盛夏,热啊(北京的桑拿天估计那会儿就开始了)那也得忍着不是?板等了一下午,傍晚,又来个太监,说皇上口谕,”回去吧您呐”,曾国藩一头雾水,也不能问啊,就回家了。到家越想越郁闷,吃了晚饭就去老师家串门,向师傅说起了这件事儿,问及是福是祸啊?师傅沉吟半晌最后问他:”亭子上的对联写得什么?”曾国藩说当时心里又慌又乱,左立不宁,没仔细看。师傅说: “赶紧的,去找个太监,给几百两银子,让他给你抄出来,准没错!”于是曾国藩照办,第二天上朝果然皇帝问他那亭子里的对联,寓意如何,曾国藩对答如流,当即,放外省巡抚,上双眼花翎,赏……明白了吧?敢情皇上跟这儿情景面试呢!要不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浩瀚如海呢?
  
看这个故事是不是跟今天的面试有点儿像?从你已进入人家的视野,面试就已经开始了,我通常会在面试之前跟应聘者聊几句,比如,做什么交通工具来啊,口音不是本地人啊,家庭情况啊,认不认识我们公司什么同事阿,怎么知道我们招聘信息的啊,等等,其实这都是面试中不太方便收集的信息,但是确实有用,所以实际上这已经是面试的一部分了,回答起来要跟面试一样谨慎!问你交通工具或家住哪里是希望了解你家离公司有多远,如果超过一小时路程,上班以后打算怎么办呢?问你家庭情况是了解你的稳定性,两地分居?父母年纪大在外地而且你是独生子女?孩子年纪小?等等都是问题(在这儿我们不谈所谓就业公平性,从心里我是非常希望职业公平的,但是社会现实不鼓励公司这么做,这不是我们能控制或改编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另贴讨论)。具体职位还会导致一些别的问题。
  
再说等待。等待面试的时候你都做什么呢?据我观察大多数人是干坐着,超过70%,有些人则参观,有些人读书,有些人找前台聊天,这其实也都能反映性格的。前问我说过了,性格没有优劣之分,比如做销售的如果干坐着就会被打问号,为什么不利用这时间了解些信息呢?总的来说,起来四处看看没什么坏处。
  
第八个问题,招聘中的经济学问题
  
这里集中的论题就是:你和公司应该谁求谁?这不是一场辩论,而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实质上很简单,就是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模型。我们普遍认为公司应该求贤若渴,这当然正确,用我自己做例子,我做招聘经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公司追逐人才(那些牛人),因为他们可以为公司创造很高的价值,n顾大酒店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或者我们换个说法,我是在为那些有能力为公司创造高价值的人才们服务,因为如果他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可以更好地体现自身能力,得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认同。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招聘工作就是这两方面的统一体,所以招聘和应聘双方是一种包含相互斗争的合作关系,不存在谁求着谁!当然追逐一定是存在的,原因很简单,追逐的那一方将获利更多而已。这不就是销售、采购模型的最典型表现吗?所以,大家在抱怨企业不 “求贤若渴”的时候,不如首先考量一下双方的供求关系,到底倾向哪一方。
  
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我们不妨用供求关系理论分析一下刘备作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方(买方)和诸葛亮作为人力资源供给者(卖方)之间的关系。刘备当时寄人篱下,上无遮顶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武将关长赵云,文臣不外简孙二糜,再加上年纪不饶人,当时的刘备已经46岁了(古人的平均年龄我不敢妄段,但活到六十就算长寿是肯定的),还被人追杀的东跑西颠,不可谓不穷困潦倒;再看孔明,年方26,饱读诗书尝自比管仲乐毅,将鸿鹄之志,布衣躬耕于南阳,与其说是隐士还不如说是待价而沽、择优而侍的智者,江东一帮闲能之士(不是贤,是有闲又有能)谓之卧龙先生,并奔走相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我们不谈双方合作的深层次原因(其实也是相互需要),至少双方的供求关系是明确倾向供给一方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毫无疑问,刘备会去追逐孔明,而不是相反。试想,为什么去顾诸葛亮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甚至不是与诸葛亮沾亲带故的刘表(诸葛亮的岳父是刘表的连襟)呢?很简单,他们还没穷困到要自降身价,去见那个26岁,没有工作经验,传说自学成材,连个文凭都没有的毛头小伙儿那个地步!
  
有人会反驳,那是因为刘备这个老板特殊,他对人才始终求贤若渴。真的是这样吗?在刘备具有荆州之地以后,安天下的另一位凤雏先生庞统前来报道,他是怎么做的呢?”备鄙其颜色(嫌人家长的丑),又闻能治,遂安一县令”怎么突然人才观就转变了呢?很简单,没那么饥渴了 ~~~~~~
  
所以,如果你是一牛人,能力强到鲜有竞争对手可以匹敌,出来求职?捣什么乱,好好在家待着,自然猎头会上门找你的;如果你很不幸可替代性比较强,那就得向人家刘备前辈学习了,成功?你还得先努力!
  
第九个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前文已经表达了一个观点,面试不是考试而是用面谈的方式交流沟通,宾主双方进行气氛友好的亲切会见,目的是相互了解,以求共赢!可见,无论对于面试官还是应聘者交流沟通是面试中最重要的工作,那么交流沟通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简历开始!贯穿整个招聘过程,其间任何时候,任何事件都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致命影响!其步骤如下:制作简历、递交简历、电话约见、面试之前、面试过程、面试后问题。步步关键,条条致命,不可不察也!
  
那么什么是求职成败的决定问题呢?有人说是实力,这当然毫无疑问,实力不济,其他免谈。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候选人的实力相当的情况,这时候什么会决定成败呢?细节!
  
细节有多重要呢?最好的例子在战争和经济学中。
  
经济方面,例子多得是不胜枚举。如果大家有心也有空,推荐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早前看过,印象很深的是上海地铁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和我国设计师仿制设计的二号线的细节差别决定了经济效益上一号线比二号线好很多。
  
战争方面典型的是国人没齿难忘的中日甲午海战,我曾去过广州邓世昌故居的纪念馆,里面有甲午海战全过程描述,简而言之,中国海军是在总体力量上强于日本海军的情况下惨败,主力战舰基本下海,有经验的水兵基本丧失殆尽,实在是近代中华没落的最后一根稻草啊!具体过程我们就不多说了,就提几个细节。战备期,日本海军最高指挥官伊东亨佑参观我海军舰队的时候发现我国水兵在战舰大炮上晾晒衣服;战前北洋水师查处了与日本人有关的假冒伪劣炮弹事件;战中,北洋水师的信号兵犯了错误,舰队排错了队形(先摆了个大乌龙);还是战中,水师鱼雷兵计算错误让致命的鱼雷从人家旗舰肚子下面划过……还觉得人家侥幸吗?
  
那么具体到我们的简历上,什么样的细节会决定成败呢?前面说过,HR初选时阅读简历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如果很不幸看到了你一个明显不好的细节问题,丢丢的可能性是在是非常巨大的。举例:你的简历打开word红绿杠杠满天飞;你的错别字明显;明显表述错误,比如性别不确定,2082年出生(no笑,真的有);改别人的简历没改干净;时间重叠,学习和工作期间、工作期间重叠;中英文简历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