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杂记

第9周就这样过去了,以18周的教学周来看,学期已经过了一半了。考试已经考了两门试,11周周一还有一门——编译原理。非常有难度的课,据说是原先计算机系的霸王课,虽然现在考试难度有所减小,但仍然足够使人提心吊胆。关于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还了解得可以,但是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则不甚熟悉,Intel工程师们讲授的各种优化技术则更是云里雾里。好在还有一周的时间复习,但是也只有这么一周了。大学里最多的也许是时间,但是最缺的,也是时间~~

从下周开始,又会多出来两门课,一门体育,一门电工,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发现大学里的课程真是奇妙,从21世纪的一大热点信息技术,到20世纪改变世界的基础学科,就连像金工电工这种绝对的“技术”活也要学习,不禁让人莞尔。将要拿起熟悉的电烙铁焊接电路元件,还要抽个时间去补修搓打敲击的金工,真是和工人没什么两样。交大的“交通”二字,解释为各学科的交错相通,似乎更为确切。

本周学校还有一个热点,自然是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的入学。从水源上热烈的讨论看来,大多数对此还是不太赞同的。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人们对于一件事的看法往往会极大地受到对事件本身参与人看法的影响。当年姚明、刘国梁进交大的时候不见得有什么争议,而同样性质的事件发生在曾经号称“读书无用”的丁身上,则引来非议连连。也许丁的文化水平还比不上要姚、刘等其他体育特长生,但是姚、刘等人进大学前是否就已经达到了我们进大学的标准呢?我看也不见得。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体育特招这种政策。交大不缺明星,不会因为丁的到来而改变,同样的,丁俊晖也不会因为交大的一纸录取书而“飞黄腾达”,他获得的只是一次用读书充实自己的机会而已,是否把握的住还是在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