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庆祝110周年校庆

  陈良宇发表重要讲话,司马义.艾买提张怀西韩正龚学平蒋以任李栋恒万学远殷一璀出席会议,许嘉璐、路甬祥、陈至立、徐匡迪发来贺信

  “薪火传承,思源致远”,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栉风沐雨,跨越三个世纪,今天迎来了建校110周年庆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上海市市长韩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政委李栋恒中将,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兼国家专家局局长万学远,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庆祝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发来贺信。

  上午10点,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校庆大会隆重开始。当大屏幕上展示出江泽民同志为母校校庆的题词“思源致远”时,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党委书记马德秀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到会并讲话,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人民对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陈良宇说,110周年的栉风沐雨,三个世纪的历练跨越,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了110周年校庆。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在新世纪迎来的第一个重大庆典,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以后的第一个校庆,我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代表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向交通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和医务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我们校庆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陈良宇在讲话中回顾了上海交大历史,他说,百年创业,历经沧桑。110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求强思变成为国人的心声。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应运而生,自1896年起交大人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的前沿,始终肩负祖国的重托,以强烈的报国之心投入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页页教育的感人篇章,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百废待兴的伟大事业,书写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以蓬勃的朝气投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奏出了一曲曲永攀高峰的时代强音。

  陈良宇说,一百多年来,交大人一直坚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回首交大的世纪岁月,可谓英才辈出,近20万优秀学子从交大毕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就有200多个,一代代交大学子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使古老的学府不断焕发青春。

  一百多年,交大一直遵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品格和精神品格,在前进的道路上展现出一条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科教兴国的闪光轨迹。人们不会忘记在交大校友的参与和组织下,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首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个人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特别是1999年国家表彰的“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当中,有11位就在交大学习和生活过。可以说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是一部始终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联的发展史,是一部追求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强盛壮大的创业史。

  陈良宇说,交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一个多世纪来,上海不仅是我国东海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是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凝聚着全市各方面付出勤劳的汗水,也凝聚着交大人奉献卓越的智慧,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交大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地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交大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做大做强科学园区,不断为上海走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之路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可以说,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交大因地处上海而自豪,上海以有交大为骄傲。

  百载春秋,今天的交大已经成为以理工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是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摇篮。4月6日下午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学长又一次来到母校给交大和交大的师生们提出了“思源致远”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只要上海交大师生员工们共同奋斗,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交大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陈良宇指出,未来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家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步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阶段。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的明确要求,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制度瓶颈,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要加强与教育部的部市合作,继续得到交大等优秀高校的支持和参与,聚焦企业主体,聚焦国家战略,聚焦创新基地,不断增强上海的城市、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是一座富于创造的城市,交大是一所善于创新的大学。面向新世纪,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世纪梦想,那就是世界一流,城市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交大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和全体交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马德秀宣读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贺信。陈至立在贺信中说,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建校10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抓住机遇奋发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望的著名高等学府,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你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的贺信说,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向你校和广大校友致以真诚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110年来你校秉承“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你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已成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希望你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在讲话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10年的发展过程中,交大人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以兴国安邦为己任,形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增的精神风格,培育了20余万的毕业生。教育出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产生了很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一•五”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我们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衷心希望上海交通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再接再励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在讲话中说,上海交大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大学。虽然我没有在交大读过书,但是我对交大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全国政协以及我个人向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的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全国政协对上海交大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去年9月份贾庆林主席来到上海交大,并对交大提出了高度的评价。希望上海交大切实担当起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大使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校长谢绳武作了题目为《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的校庆报告。报告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形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华崛起、民族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最近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学校的各项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人才培养方面,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改革,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生源素质和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类国际大赛中与世界一流大学同台竞争,摘金夺银,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在学科建设方面,传统优势学科稳步发展,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随着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创新科研体制,调整科技政策,推进学科整合和交叉集成,科研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十年来,获国家科技奖38项,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年度科研经费从1.71亿元增长到12.05亿元,增长了6倍;年SCI论文数从53篇增长到1342篇,增长了24倍;年EI论文数从111篇增长到1641篇,增长了14倍;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110项,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在社会服务方面,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适应国民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服务体系,主动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联盟,先后与中核总、中海油、上海宝钢、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同时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新加坡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海外研究生院。在校园建设方面,占地近5000亩的闵行校区已基本建成,学校的办学重心已初步完成向闵行校区转移。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谢绳武说,1996年百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我校47届学长江泽民同志亲临母校视察,并为母校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饱含深情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为全校师生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共同的奋斗目标。十年来,学校及时抓住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号召,提出了“对接上海,服务全国,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向。

  展望未来,谢绳武强调,上海交大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20年,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谢绳武最后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将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探索与国家、城市互动的发展模式;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努力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上海交通大学的未来是美好的,交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终将得到实现!

  各界代表纷纷发言,对交大110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祝贺。

  阮雪榆院士至今已在交通大学学习和工作了56个年头,回顾上海交通大学过去的业绩,展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未来,更加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代表全体教师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以教书育人、自主创新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学生,创造出更多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明天,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医学院学生包州州代表交大四万余名在校学生,向母校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母校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她激动地表示:“我们会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一神圣的使命,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名交大人的责任;我们会谨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传承上海交大一百十年的光荣传统,珍惜年华,志存高远,继往开来,勇攀高峰,为交大的明天,为祖国的建设、民族的未来,做出我们新一代上海交大人应有的贡献。”

  原福建省委书记、1957年进入交大造船系学习的校友陈明义在发言中回忆说,在母校期间,我们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和专业训练,也受到了母校优良传统和严谨校风的熏陶,在母校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终身难忘,使我们终身受益!陈明义说,“在我们会聚一堂、共贺盛典的时候,我们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代表校友发自内心地再一次向母校的领导、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也热切地希望在校的同学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好学、博学,明德笃志,奋发有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创新型的优秀人才。”“今天,母校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衷心地期盼母校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在上海市这样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大城市办学的种种优势,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大展鸿图、再谱华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代表清华大学及各兄弟高校,对即将掀开新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顾秉林说,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有着相近的学科设置与办学理念,都承载着民族的重托、社会的期望。衷心祝愿上海交通大学以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努力再铸辉煌。顾秉林说:“让我们与兄弟高校一起,携手并进,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柯林· 坎贝尔爵士称赞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及最好的大学之一,对中国的繁荣发展及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称赞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学术国际化的先锋和引领者,对于诺丁汉大学,能与上海交通大学发展珍贵的友谊而感到尤其高兴。经过中国教育部和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正式批准,上海交通大学今天下午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柯林· 坎贝尔爵士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柯林· 坎贝尔爵士对此感到十分荣幸。他说:“我相信,我接受的这一份荣誉必将大大促进上海交通大学和诺丁汉大学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我期待着我们两校将在更宽广的领域中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清华大学等全国34所兄弟院校也发来贺信,对上海交大的110周年华诞表示祝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其他部门组织、校友也纷纷写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

  出席庆祝大会的中央有关部门、部队和兄弟省市领导有王礼恒、王金祥、李连宁、奚国华、吴忠泽等。出席会议的上海市党政领导还有王仲伟、姜斯宪、张圣坤、胡炜、杨晓渡、王生洪。交大师生、校友代表,部分中外大学校长和各界人士参加了庆祝大会。

  上海交通大学还将用一系列活动,庆祝110周年华诞。除了晚上在菁菁堂举行盛大的校庆晚会,4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还将举行闵行校区东大门落成典礼,网球场奠基仪式,授予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柯林坎贝尔爵士名誉博士学位仪式,机械与动力学院新楼暨高田芳行会堂落成剪彩仪式等。

谢绳武校长在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 

校长 谢绳武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医护工作者和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1896年,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坚持以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求实学,务实业”、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经唐文治、黎照寰等历任校长的身体力行、笃行不倦,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其间,孙中山先生为学校题词,并亲临学校演讲,勉励交大学子要“倍加努力,发奋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它日能迎头赶上,使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抗战时期,广大师生颠沛流离,历尽艰难,到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了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先后历经了西迁、两地办学,以及上海、西安两地独立建校等变迁,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改革:在研究生招生中实施“唯才是举”;组成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接受海外友人捐赠等等。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大管理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学校得到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并通过联合办学、“部市共建”,学校取得了迅速发展。

  1996年百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我校47届学长江泽民同志亲临母校视察,并为母校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饱含深情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为全校师生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共同的奋斗目标。十年来,学校及时抓住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号召,提出了“对接上海,服务全国,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向。

  百年校庆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学校的各项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类学术指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持续上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改革,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生源素质和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类国际大赛中与世界一流大学同台竞争,摘金夺银,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

  在学科建设方面,传统优势学科稳步发展,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随着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创新科研体制,调整科技政策,推进学科整合和交叉集成,科研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十年来,获国家科技奖38项,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年度科研经费从1.71亿元增长到12.05亿元,增长了6倍;年SCI论文数从53篇增长到1342篇,增长了24倍;年EI论文数从111篇增长到1641篇,增长了14倍;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110项,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

  在社会服务方面,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适应国民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服务体系,主动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联盟,先后与中核总、中海油、上海宝钢、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同时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新加坡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海外研究生院。

  在校园建设方面,占地近5000亩的闵行校区已基本建成,学校的办学重心已初步完成向闵行校区转移。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形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一代代交大人以兴学安邦为己任,心系华夏,服务祖国,为中华崛起、民族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我们将永远铭记,上海交通大学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级领导、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海内外校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上海市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所有这些,既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上海交大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20年,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我们清醒地知道,离开世界一流的目标,学校目前还有不少差距。但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我们将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高校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索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规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通过制度创新,着力推进决策科学化、管理高效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破除束缚学校发展的各种制度瓶颈,建设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对外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坚持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对内协调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2、我们将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探索与国家、城市互动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高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将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地处上海和参与紫竹科学园区建设的优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时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促进学科交叉,催生更多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科技和文化支撑。

  3、我们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努力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中国大学同仁的世纪梦想。上海交大已被列入我国创建世界一流的若干所大学之一,这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世界一流大学重在培养一流的学生,汇聚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学科,拥有一流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具备一流的校园环境,而其中最为关键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将大力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努力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使学校成为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向广阔的国际大舞台。在学术前沿的自由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内涵,在与世界同行的对话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水平。我们将继续发挥在国际化办学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国际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的合作,力求在体制、机制和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走出一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交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城市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奋斗史。110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近日,江泽民学长在看望我校师生时,再次为母校题词:“思源致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倾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学的未来是美好的,交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终将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