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 —— 媒体关注 #1

[解放日报]薪火传承思源致远
——庆祝上海交大建校110周年大会侧记

  这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跨越的开始。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大会昨天举行,4000多名校友从海内外赶来,在徐汇老校区找一找自己当年的宿舍,到闵行新校区气势恢宏的大门前合个影,共话母校的光荣与梦想。

  校庆:各路英才的节日

  校庆大会礼堂内,交大校长谢绳武的报告荡气回肠:“交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城市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奋斗史……一代代交大人以兴学安邦为己任,心系华夏,服务祖国,为中华民族崛起、民族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

  台下坐着的校友中,93岁高龄的两院院士罗沛霖是最年长的一位。他是交大1935届毕业生,曾多次主持制定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持建成我国首座大型电子原件工厂,指导过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启动研制工作。老人住在北京,4月6日就来到上海,当晚与几位老校友团聚,共忆上世纪30年代那段救国兴国的峥嵘岁月。昨天早上,他又从徐汇校区赶到闵行校区参加校庆大会。

  母校总是一份最美好的回忆。徐汇校区“饮水思源”纪念碑前,30多位1986届校友齐声喊着“茄–子”,这也是“二十年后再相会”的第一张合影。他们是交大管理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人是从国外赶来的。葛先生昨天刚从美国回来,还没调整好时差,今天来赴校庆之约。

  印记:务实创新精神

  交大给了你什么?这个话题让许多校友感慨万千。

  徐汇校区图书馆前,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石阶上,拿着当年的黑白毕业照回忆着。他们是1957届机械系毕业生。73岁的杨文熊是交大退休教授,他说,深受学校争一流精神的熏陶,交大的学生和老师具有置疑精神和勇气。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过程中,交大师生应敢挑重担,勇于创新,责无旁贷。

  学校食堂的电视机里,播放着校庆大会实况。82岁的顾庆祖坐在最靠近电视的一张桌前,目不转睛注视着屏幕。老人有些耳背,一旁的妻子不时俯在他耳边,为他讲述。顾老是1948届电机系毕业生,谈起交大,老人竖起大拇指:“学校对我的培养历历在目,使我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顾老说,那时德国、日本的工业世界领先,学校收集了很多工业领域的德文、日文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学习。后来他进宝钢工作,凭着优秀的外语能力,在技术研究领域攻破一个个难关,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还被评为市劳模。

  成都铁路局副局长张德明一家有三代交大人。父辈、自己和爱人、儿子都是交大毕业的,三代人都到了祖国中西部地区工作。“学校教育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对学习、工作要自我严格要求。离校数十年了,但这些精神和品格一生难忘。”

  心愿:再创百年辉煌

  白发校友与年轻学子,在交大校园里形成一道富有意味的风景。

  大三学生小陈和小谢,是校庆活动的志愿者。她俩忙前忙后,为校友们指路、递水,老校友们深深感动。一位近90岁高龄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坚持在校园里走一遍,小陈和小谢搀扶着老人,为他介绍交大的变化,老人看得仔细、问得详尽。临走前,老人鼓励她们:“珍惜在交大的每一寸光阴,学有所成,为社会服务。”

  闵行新校区的南大门、东大门落成典礼昨天举行。今年初,交大实施办学重心从徐汇校区到闵行校区的战略转移。1986届机械专业的一批校友,在新校门前留影,校友贺先生说:“母校变化真大、发展真快啊!我们毕业那会儿,闵行校区还没建好,所以今天想在这里多看看。希望母校能在这里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

  大四学生小谢和他的同学们也在新校门前驻足。“学校日新月异,快毕业了,真舍不得离开。毕业后,我们要秉承老交大人的精神,不断进取。希望明天,交大能以我们为荣。”

  闵行校区菁菁堂外,一条“思源致远”的鲜红横幅高高挂起,许多校友在横幅下留影、思忖:思源,凝练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交大的办学之魂、饮水思源的光荣传统;致远,代表志存高远,上海交大已树立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远大目标……

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 —— 媒体关注 #1》有0个想法

  1. Mingqing

    很巧因为要写党课的思想汇报,定了个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题目,然后就用百度搜索到了这里,找到了很多很有用的素材,然后发现这是学长的个人博客,觉得很有缘。我是08级电院的,学长在微软工作想必也是电院毕业的吧。。。希望可以成为朋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