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度归档:2007年2月17日

新托福备考笔记整理之阅读篇(三)

声明:本文档系明月清风根据新东方王文山老师上课笔记整理所得,仅供备考使用。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部分各题型分析

一、排除题(每篇文章0 – 2题)

题目标志:EXCEPT / LEAST / NOT

答案特征:

  1. 文章明确没有提到
  2. 文章提到,但与选项相反

找答案方法:

1. 找排比、列举,然后排除选项

(1) 小列举:, / and / or

(2) 中列举:几个句子并列,中间用分号隔开

(3) 大列举:First / Second / Third

2. 找与文章提到但意思相反的选项

二、细节题(每篇文章3 – 6题)

题目标志:according to / 特殊疑问词引导 / 不包含推理题标志词(infer, imply, most likely)

文章定位:大写字母、数字、专有名词

找答案方法:(1) 文章内容的重现 / 改写 (2) 文章内容的总结

三、推理题(每篇文章0 – 2题)

题目标志:infer / imply / most likely / probably mean / probably true / conclude

做题原则:如果说细节题是根据文章内容推一步,推理题则是根据文章内容往后推两步

题目分类:

  1. 细节推理:文章中1、2句话,使用排除法
  2. 段落推理:每段首、尾句,中间转折
  3. 全文推理

注意事项:

  1. 照搬原文的答案错误
  2. 不要使用背景知识和常识做题
  3. 不要过度推断

四、作者目的题(每篇文章0 – 2题)

题目标志:Why … / in order to …

一般作者的目的:explain / illustrate / compare / define / inform

做题方法:

1. 绕过例子看概述,概述的改写为正确答案

2. 一般结构:

(1) 标志词:for example等

概述+标志词+例子

(2) 概述、举例融合:

① 先概述再举例

② 先举例后概述

③ 概述、举例融合为一句话

五、句子解释题(每篇文章0 – 1题)

题目标志:this / they / his

注意事项:

  1. 一般只看涂黑的句子,如果原文出现指代,也看前一句
  2. 原文出现的比较关系、数字、专有名词等关键信息不能丢

答案分类:

  1. 关键词相同,但用不同的句子结构表达
  2. 句子结构相同,但用不同的关键词替换
  3. 原文出现代词,用前一句的具体指代替换

六、插入句子题(每篇文章0 – 1题)

题目标志:四个黑方块

答题步骤:

  1. 研究被插入句子,找出句中尤其是句首、句尾的关键词
  2. 阅读4个方块前后信息,寻找与被插入句子关键词、关键信息相关的内容,选答案

题目分类:

  1. 被插入句子中出现指代、代词
  2. 被插入句子与其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是概述与举例

七、指代题(每篇文章0 – 1题)

(一) 词汇指代:

看词汇所在的那句话,及其前、后一句话

正确答案可能是原文再现,也可能是原文改写

(二) 代词指代:

代词指代是为避免重复而出现的,所选的答案必然是代词前面出现过的词

(三) 一句话之间指代:

  1. 2个并列的及物动词,第2个代词后面的代词宾语指代第1个后面的名词宾语
  2. 从句结构中,后半句话代词主语指代前半句话名词主语(注意,被动语态的句子可能例外)

(四) 两句话之间指代:

第二句话代词主语要么指代第一句话名词主语表意思延续,要么指代第一句话位置伤最接近的核心名词

八、内容概要题(每篇文章1题)

(一) 文章main idea的出处:

  1. 全文首句表示结论、重要性或下定义暗示文章的主题
  2. 文章前5行出现转折,暗示主题
  3. 手段末句,或者全文末句为总结,暗示主题
  4. 看文章各段首句,进行综合

(二) 算分:《Delta》P175

(三) 找答案原则:

  1. 重点看文章各段首句、第2句、尾句、倒数第2句、转折,以及举例前后的概述
  2. 养成各段总结的习惯

(四) 注意事项:

  1. 正确答案一般为抽象概述
  2. 选项出现细节是错的
  3. 文章没有提到的新信息不能选
  4. 选项出现比较关系一般不正确
  5. 正确答案一般为原文关键处的改写及总结

九、结构信息题(每篇文章1题)

题目标志:图表

分值:3或4分

考察要点:考察对文章要点及关键支持信息的理解,一般出现在对照对比的文章中

对照对比文章的方式:点式 / 块式 / 点式+块式

对照对比文章的作用:

  1. 不同事物进行比较
  2. 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3. 给出另一方面的解答和争论

干扰选项的特征:

  1. 根据文章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2. 文章没提到、或不相关
  3. 出现比较关系,一般为错

十、词汇题(每篇文章3 – 5题)

做题原则:沾边就对

考法:

  1. 考本意
  2. 考多意词
  3. 考词的大体趋势
  4. 考熟词僻义
  5. 考文化差异

新托福备考笔记整理之阅读篇(二)

声明:本文档系明月清风根据新东方王文山老师上课笔记整理所得,仅供备考使用。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一、结构

(一) 文章:总分 / 总分总 / 分类列举 / 对照对比 / 因果 / 时间顺序、历史进程

(二) 段落:分类列举 / 现象、原因 / 抽象、具体

二、因果关系

文章出现因果关系为重点(细节题)

标志:

  1. 名词:reason / consequence / result
  2. 动词:base on / be due to / result in / result from
  3. 连词:because / therefore / so / since / why

三、比较关系

1. 文章中出现比较级、最高级,或者表示唯一性、频率的词为重点

如:always / only / first / never / almost / least / foremost

2. 选项中出现比较关系一般为干扰选项

例外:(1) 文章考比较 (2) 4个选项都是比较

四、转折关系

标志:but / however / nevertheless / none the less / on the other hand / yet/ instead of / other than

五、排比关系

几个名词、短语相邻较近,几个句子并列

六、数字年代

1. 文章中出现数字,或者用文字表达数字的内容为重点

一些换算:1 feet = 12 inches ;1 inch = 2.54 cm ;1 摄氏度 = ( 1 华氏 – 32 ) * 5 / 9 ;1 pounds = 0.45 kg = 0.9 斤 ;score = 20

2. 文章中出现集中的数字,一般表示速度快、范围广,或者比以前增加、提高

七、举例子

标志:for example / for instance / such as / : / – / 斜体文字

目的:说明论点

一般结构:概述+标志+例子

八、特殊标点

如:- / ” ” / :

九、下定义

如:A ( B )

A, that is B

A, B

A or B

A, or B

A – B

A is B

A is called B

新托福备考笔记整理之阅读篇(一)

声明:本文档系明月清风根据新东方王文山老师上课笔记整理所得,仅供备考使用。All rights reserved.

新托福考试阅读部分概述

一、概述

(一) 重要性

(二) 介绍

(三) 新、老托福比较:

区别:

  1. 算分不同:《Official Guide》P352
  2. 文章长度、数量不同:新托3-5篇文章,每篇700字左右,12-14题
  3. 新托题目不乱顺序
  4. 新托文章有标题
  5. 新托选取的均为完整文章
  6. 新托可以做笔记

相同:

  1. 词汇量相同
  2. 题材相同
  3. 题型相同

(四) 文章内容:

包括自然科学(天文、地质。。。)和社会科学(美国历史、文学艺术。。。)

(五) 文体类型:Exposition / Argumenation / Historical (《Official Guide》P19)

(六) 特点:

  1. 语言为学术性论文,语法为简单完整的复合句
  2. 出题顺序与文章顺序一致
  3. 题型固定,一共10种:《Official Guide》P20
  4. 难题由词汇题、内容概要题、完成图表题组成
  5. 词汇有很高的重考虑:相同背景文章用词一致,词汇题重复

(七) 影响考试的因素:

  1. 词汇和短语
  2. 句型、语法
  3. 难句
  4. 阅读速度(第1篇文章必须20分钟)
  5. 逻辑关系
  6. 背景知识

二、考试的准备

(一) 词汇量

(二) 技巧

(三) 做题:《Official Guide》->《Delta》->老托福阅读(2000 – 2005年)

三、做题习惯

常见的不可取的托福做题习惯:

  1. 文章 -> 题
  2. 题 -> 文章 -> 题
  3. 先看答案

托福阅读方法:边读边做

  1. 每读完一段,概括总结此段大意
  2. 阅读文章及问题题干时,注意大写字母、数字、年代、专有名词
  3. 密切关注各段首句、尾句、转折词

四、做题原则

  1. 开始精做,后来泛做
  2. 刚开始时以准确率为主,不要太快
  3. 每道题都要找到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