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与奥运同龄 光荣与梦想共续

转载自:交大新闻网

5月24日上午,上海交大隆重举行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在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之前,奥运火炬手们和全体交大师生在左臂上系上黄丝带,向灾区人们表达爱心,同时,向在四川地震中罹难的人们肃立默哀一分钟。

上午8点30分,当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交大闵行校区东门外的金水桥上点燃”祥云”火炬,带领火炬护跑手跑进校园时,在长达5公里的校园传递路线上的20000多名交大师生欢声雷动。此时此刻,百年奥运梦想,百年交大激情,都凝聚在”祥云”火炬之中。

公元1896年,当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办的时候,在遥远的中国上海,一所承载着实业救国梦想的高等学府同时诞生了,她就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112年过去了,奥运精神在全世界日益发扬光大,交通大学实业救国的理想也一一成为了现实。历经112年风雨洗礼后,奥运圣火终于踏上了和她同年龄的交通大学。

这是世纪的会合,也是几代交大人的梦想。

青春奥运 人文奥运

神州大鼓敲起来,五彩长龙舞起来。在古色古香的交大东校门前,交大体育系学生以传统的表演形式迎接圣火到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爱中华大家庭,在交大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加入到欢庆的行列中来。一曲嘹亮的《北京欢迎你》萦绕在春意浓浓的菁菁校园,这是校园歌手们为奥运献上他们诚挚的心声。轮滑、街舞、健美操表演轮番上阵,在学生活动中心–光彪楼前,形式多样的文体表演,展现着交大学生的蓬勃朝气与青春风采。

在校区的核心地带,致远湖两岸的大草坪上,由200余名师生参加的大型团体操、太极拳表演,气势磅礴,体现着北京奥运以中国民族文化为内涵,以及交大的人文底蕴和人文奥运的理念。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普天同庆。在交大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校园南门广场上,随着交大学生的掌声响起,邓子新院士完成了我校奥运圣火传递的最后一棒。

在机动学院楼前,火炬手们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在大型喷绘留言板上签名,并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为奥运寄语,为奥运祝福。

青春飞扬,激情澎湃,人文底蕴,源远流长,交大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抒发对北京奥运的衷心期盼,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爱意。

正率领”中国高校领导研讨班”赴美国参加培训的党委书记马德秀在美国专门发来短信:”祝贺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张杰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火炬亲密接触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交大诞生在1896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诞生也是为了弘扬博爱与世界和平的精神。交大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饱含着感恩与责任的理念,这些都是跨意识形态的,是人类共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最根本的层面上讲,交大的精神和奥运的精神是相通的,也是交大希望每个学生终生秉持的精神品格。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当中,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带给所有的中国人民和海外人民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民族一定会崛起,这个民族一定会变成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民族!

邓子新院士在火炬传递结束后说: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超强的凝聚力,给奥运会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意义和新的精神。中国人把奥运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光是火炬手,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非常骄傲。衷心祝愿北京奥运会能成功举办!中国要加油!加油!再加油!

一流学府 一流体育

与交大历史一样悠长的是交大体育的发展史。早在南洋公学时期,学校就聘请外籍教师,将足球、篮球、棒球、网球、田径、游泳等西方体育项目引入到学生体育活动中。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交通大学在徐家汇校区举办首届运动会,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参观,场面蔚为壮观。很多市民在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运动会”三个字的确切涵义,他们只是好奇地跟着交大学生一起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早的运动会,比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还早了整整10年。

“强国强身、崇尚文化、注重体育、健康向上”这是交大人在那时就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一口号已响彻交大校园一个多世纪,这一口号一直激励着交大师生勇往直前。

1900年,学校建立足球队,这是中国最早的足球队之一。交大足球队曾培养出一个足球名将–戴磷经。他曾多次入选国家队,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中锋,并参加了多次与国外球队的交流,后担任中国队的主教练,带领中国队冲击中国第一次世界杯入场券。

1912年起,学校开展了蓬蓬勃勃的技击运动,为发扬中国优良的武术传统运动作出了贡献。著名校友、新中国第一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就是技击队成员之一。1922年,孙中山先生来校讲演,为技击部十周年纪念刊题字:”强国强种”,勉励交大学子锻造强健体魄,投身振兴中华伟大事业。

1925年,学校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建成了建筑面积2957平方米的体育馆,游泳池、健身房、篮球场、室内跑道和看台一应俱全,在当时中国高校中绝无仅有。老体育馆位于徐汇校区,外形古朴优雅,内部设施完备,至今仍在使用。

1932年7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第十届奥运会。泱泱中国,在苦难岁月中第一次组成了由6个人的体育代表队参加。除一个运动员刘长春外,在其余的队员中,就有时任交大体育馆主任的申国权。当代表团以昂扬的步伐迈出了中华民族走向奥运的第一步时,申国权也成为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成员之一,而名垂中国奥运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交大曾夺得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从此,交大体育蜚声沪上,威振四方。

20世纪80年代,交大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先后被列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并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多种规格的国际比赛。羽毛球、部分田径项目也成为交大强项。

上海交通大学自1986年被原国家教委确立为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后,先后确立了篮球、乒乓球、游泳及田径四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到目前为止共拥有国家运动健将、一级以上的优秀运动员2000余名。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均荣获冠军,确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男子乒乓球队在全国乃至世界大学生乒坛的领先地位。男女篮球高水平运动队2001年、2002年曾两次获得亚洲名校邀请赛第一名;游泳队曾2次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均获佳绩。

近五年来,我校在全国和省市的各种比赛中,获得金牌300多枚;连续四届在全国大运会上蝉联”校长杯”,且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以团体总分399.5分和918分高居全国第一,为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赢得了荣誉。

学校曾先后成功地与上海空海模队、上海田径队、上海游泳队、上海乒乓球队联合办队。刘国梁、乐靖宜、张军、庄泳、李菊、王励勤、龚智超、曹燕华等奥运冠军与姚明、祁宏、徐妍玮、吴鹏、徐莉佳、朱颖文、丁俊晖等体育明星,曾经从交大毕业或在交大读书。交大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为运动员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被媒体誉为”体教结合典范”。

全国教学名师孙麒麟教授作为乒乓球运动的国际裁判长,曾多次在奥运会上公正执法,受到了国际乒联的表彰。

一个多世纪以来,交大把创一流大学与创一流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成为交大创一流大学的”活力之源”。

交大科技 服务奥运

用科技创新助推百年奥运梦想,用聪明才智服务奥运,是全体交大人的不懈追求。

交大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研究工作十年磨一剑,终于结出丰硕成果。中央电视台从2008年元旦开始开播免费地面数字高清电视,使亿万中国观众能够收看到DVD品质的奥运直播节目。随后,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秦皇岛等奥运城市也将分别在今年5月启动高清地面广播业务。

由于掌握了过硬的核心技术,交大得以在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包含上海交大核心技术内容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于2007 年8月1日宣布在全国强制实施。同年11月,国标地面数字电视首次在深圳开播。

与此同时,铁路列车车载电视也已在上海至南京段开通试验段,电视信号稳定、画面清晰。2008年奥运会时,在京沪、京广等主要铁路线上,乘客们坐在火车上看奥运会赛事直播将不再是梦想。

如果说,能够为国家制定技术标准,是理工学科报效祖国的最高境界,那么正在崛起的交大文科也不甘落后。

2008年3月”两会”期间,一份凝聚着上海交大国际事务与公共关系学院数位教授心血的《大型活动反恐应急方案》,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之手递交全国人大。《方案》针对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反恐应对、应急救援等重大实际问题提出系统方案,为奥运会期间相应准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与操作依据。

祥云传爱心 圣火映希望

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不仅是拼搏、超越,同时它还传递爱心与和谐。奥运圣火在交大传递,和谐、友爱、进步的奥运精神更是深入每位交大师生的心灵。他们心系四川地震灾区的兄弟姐妹。

早在5月13日,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一份题为《用我们的爱心,抚平大地的颤抖》的倡议书就出现在交大主页上。

“灾区群众需要我们!力所能及地参与募捐;身边伙伴需要我们!主动关心周围来自灾区的同学,让他们感受交大充满大爱的校园;能源节约需要我们!为援建灾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西部建设需要我们!地震挑战了西部的发展,却更坚定了我们到西部建功立业的决心!”

做力所能及的事,交大学子正在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5月14日上午,交大附属医院的近百名医疗工作者出发了。他们分别是仁济医院医疗救援队,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联合医疗救援队,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第六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如今,白衣天使们正日夜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用他们的医术与爱心抚慰灾区人民的创伤。

由我校王延峰博士带队的上海高清数字电视救灾五人技术小分队,在当地广电局的协助下,16日下午进入四川震区中心,18日凌晨他们在绵阳电视塔上成功发出了国标单载波信号。

为了让更多的灾民看到18日20时中央电视台的赈灾直播,上海交大的高清数字电视技术小分队18日在成都、都江堰等地开通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并在当地的体育馆、广场安装接收机,为聚集在公共场所的灾民送去党中央的声音。

与此同时,一场名为”爱满交大 情系汶川”的绘画作品义卖展活动在学校悄然展开。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著名画家詹仁左与其弟子王琦向全校师生义卖20余幅精美画作,所筹款项全部由校红十字会转交至地震灾区。

刚从抗震救灾第一线绵阳回来的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院在读博士生潘耀华医生一早传程赶到闵行校区,在看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后动情地说,永不言败和奋勇向前的奥运精神可以激励全国人民抗震救灾, 灾区人民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奥运精神就是他们走出困境、重建家园的精神支柱。

家在绵阳的我校电信学院王博同学和家在北川的我校机动学院和环境学院蒋朱民同学和王松同学在奥运圣火传递现场表示,地震带给我们的痛苦是深刻的,但是,它震碎不了全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梦想。08奥运会是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盛会,这次能够在北京举行,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次奥运圣火能够在我校传递,全体交大学生也感到非常的自豪 我们相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会以奥运精神激励自己、重建家园。

面对困难,交大师生与四川灾民在一起,将用他们的勇气、毅力和决心,用彼此的关怀互助和爱心,点燃奥林匹克的希望之火。

奥运传递活动之前,交大师生已募捐了1千多万元救灾款,以表达交大全体师生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