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 —— 交大名人堂 #11

杏荪先生小传

盛宣怀(1844.11.4—1916.4.27),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次沂,又号补楼,别号愚斋,晚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须磨布衲、紫杏等号。江苏武进龙溪人。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以布政使衔任湖北盐法武昌道,属于经世派,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兄弟6人,盛宣怀居长。

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军将至常州,盛宣怀随父母逃往江阴长泾镇,再逃至盐城。时盛康正权湖北粮道,派人接到湖北。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怀与董氏结婚。盛康任湖北盐法道,四川与淮北互争引地,长期相持不下,盛宣怀建议川、淮并行,难题得以解决。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学。当时先后担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严树森都是经世派著名人物,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行于各行省,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怀与二弟一起回武进县应童子试,双双入泮。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怀乡试落第,意颇怏怏。盛康家居守制,一意为敦宗睦族之事,设义庄,增祭田,建义学,修宗谱,盛宣怀也都参与规划。

九年(1870年)四月,湖广总督李鸿章帷幄需才,无锡杨宗濂京卿写信给盛宣怀,招他入李鸿章幕府。李鸿章本来和盛康即为好友,一见盛宣怀更是深为器赏,派委行营内文案,兼任营务处会办,象机要秘书一样随侍李鸿章左右,磨盾草檄,顷刻千言,同官皆敛手推服。不久,天津教案发生,外国以武力相威胁,清政府调李鸿章率部开往河北备战。盛宣怀随行,每日与淮军大将郭松林、周盛传等讨论军事,历练日深,声誉日起。接着即被奏调会办陕甘后路粮台、淮军后路营务处。盛宣怀以议叙主事改候选直隶州,其从军才一年多,即保升知府,升道员,赏花翎二品顶戴。

同治十年(1871年),畿辅大水成灾,盛康倡捐棉衣、赈米,命盛宣怀至淮河南北劝募集资,购买米粮,由上海运往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办理赈务之始。

十一年(1872年)五月,盛宣怀见李鸿章、沈葆桢在议复闽厂造船未可停罢折内,皆以兼造商船为可行,即建议他们速办,李鸿章深以为然,命盛宣怀会同浙江海运委员朱其昂等拟订章程,呈交江、浙督抚,他们也交相赞成。李鸿章于是札委盛宣怀会办轮船招商局事宜,兼管运漕、揽载,这是盛宣怀办理轮船航运之始。八月,盛宣怀应北闱乡试,又名落孙山。十三年(1874年),以直隶水灾赈抚案叙劳,赏加布政使衔。

光绪元年(1875年)秋,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湖广总督李翰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札委盛宣怀督办开采湖北煤、铁矿务,仍兼理招商局事,这是盛宣怀办理矿业之始。

二年(1876年)六月,盛宣怀随李鸿章至烟台,与威妥玛谈判马嘉里案,多所赞画。英商在上海擅筑吴淞铁路,李鸿章派盛宣怀至上海与梅辉立谈判。八月,匆匆应秋试,出闱,即与梅辉立定议于南京,以28万余两银买断,将铁路拆毁。榜发,又未考中,盛宣怀从此绝意科举,不再应试。

三年(1877年)二月,盛宣怀以直隶尽先补用道禀请赴部引见。李鸿章奏称盛宣怀心地忠实,才识宏通,于中外交涉机宜能见其大,其所经办各事,皆国家富强要政,心精力果,措置裕如,加以历练,必能干济时艰,为国大用。

当时,河北、山西、河南等省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河间府灾情严重,李鸿章奏派盛宣怀与李金镛办赈。五年(1879年)十月,盛宣怀署天津河间兵备道,首先综理赈务,集捐数十万发放。还裁革天津县书差供应各项积弊,建广仁堂,留养孤儿,设戒烟局,戒除万人。李鸿章欲效法外国以自强,常与盛宣怀商讨,盛宣怀认为必须兴办铁路、电报,铁路较难,宜稍缓,电报应急起图功,李鸿章说这也是他的愿望,请盛宣怀协助办理。这是盛宣怀办理电报之始。盛宣怀请李鸿章照招商局办法招集商股,奏设津沪陆线,设电报学堂。七年(1881年)冬,津沪陆线竣工,李鸿章奏派盛宣怀为总办。

光绪八年(1882年),盛宣怀请假回南方。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政府命在籍守制的李鸿章驰赴天津,部署军事,署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函招盛宣怀销假回津。英、法、德、美各国请设立万国电报公司于上海,拟添由上海至广东各口及宁波、福州、厦门、汕头海线,盛宣怀要求劝谕华商自设以争先,李鸿章遂派盛宣怀至上海,次第开办。

九年(1883年)春,李鸿章回合肥葬亲。法国侵略越南,中法关系骤然紧张。清政府命李鸿章驻上海,统筹全局。盛宣怀参与机宜。七月,李鸿章回直隶总督署本任,盛宣怀随同抵天津。李鸿章计划兴办海军,盛宣怀缮具条陈,得到赞许。两广总督张树声奏调盛宣怀赴广东办理沙面案件、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张兆栋奏调盛宣怀赴福建重用,李鸿章上《奏留盛宣怀片》,称盛宣怀精明稳练,智虑周详,于交涉重大事件,洞悉症结,是以经办数事,刚柔得中,不为挠屈,历著成效。今之熟悉洋务者,往往于吏治、民生易生隔阂,究之洋务与吏治,不应分为两途,盛宣怀施措咸宜,经权悉协。李鸿章曾保荐他堪胜关道,兼备使才,如试以通商繁剧之地,历练数年,当能宏济艰难,缓急可恃。盛宣怀认为李鸿章是他毕生第一知己,更加感激自励。五月,李鸿章奏准盛宣怀署理津海关道。海关道任内,盛宣怀挪金州矿款以济闽、粤电线之急,部议为办理含混,铺张失实,科以降级调用处分。左宗棠初入军机,正奏保盛宣怀才堪大用,乃再请查明妥议。李鸿章、曾国荃奉命复查,为盛宣怀辩解,改为降二级留任。

十一年(1885年)七月,盛宣怀总理电线成绩卓著,李鸿章奏请奖励,以海关道记名简放。盛宣怀请将招商局运漕水脚照沙宁船一律,并准回空货船免税,经李鸿章、曾国荃奏准分别依行。翌年六月,授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

十四年(1888年)七月,驻天津法国领事林椿奉其政府命令,至烟台与盛宣怀谈判云南、广东边界与越南北圻接线事件,十月,订立条约,经李鸿章奏准。十七年(1891年)五月,因倡捐劝赈,赏头品顶戴。十八年(1892年),调任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前后到烟台同法国驻天津领事林椿谈判滇、粤边界与越南北圻接线事件,订立条约;赴上海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齐价合同;在被焚的上海织布局原址设立华盛总厂,又劝告华商分设大纯、裕源、裕晋等纺织厂,李鸿章奏请以盛宣怀为督办。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盛宣怀曾建议仿欧洲瑞士之例,由数大国公同保护朝鲜,格于清议,未被采纳。他曾屡次要求起用宿将刘铭传,清廷初不以为然,事急召之,刘不出。还曾要求募德国军官,训练新军;购买快船,协助海军;李鸿藻独喜用汉纳根,议遂中錣。盛宣怀奉委办理东征转运,有人参劾他采办兵米,侵蚀浮冒。李鸿章查复奏称:前敌军米奏明饬由直隶按察使周馥、道员袁世凯就近在辽宁采办,无从浮冒,至天津招商局北栈被火所毁,商米、杂货,均系客商存件,并无官米在内,盛宣怀无从侵蚀。在平壤战役中,盛宣怀五弟盛星怀阵亡,盛宣怀忧劳愤激,一病几殆。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马关条约》签订,盛宣怀以宿疾频作,未老先衰,阴有退志,屡请开缺,不准。后在天津创办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即北洋大学堂。

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刘坤一招盛宣怀至南京,商议新政条陈。随后张之洞约往湖北,商议铁路、铁厂等事。遂奏准由盛宣怀接办湖北汉阳铁厂,任铁路总公司。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召见盛宣怀,谈修筑铁路、练兵、理财、育儿等事。光绪帝倾听动容,说诸臣皆不知之,患在因循耳。次日,即命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开缺,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补授太常卿。十二月初四日,铁路总公司成立于上海,奏明先造卢汉干路,其余苏沪、粤汉次第开造,不再另设公司。次年十二月,调大理寺少卿。

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附设译书院。开办中国通商银行。七月入觐,光绪帝连续召对两次,命递《练兵说帖》。盛宣怀认为康有为等将尽举吾国之政教、法制而变易之,然不揣其本,不清其源,变法太锐,求治太急,朝局水火,萧墙干戈,忧未艾也。仓卒南归,不久变法就告失败,盛宣怀认为政局难测。

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学士徐桐奏称轮船、电报创立三四十年,获利不赀,而上不在国,下不在商,所称挽回利权者安在?大学士刚毅南下筹饷,先查轮船、电报两局。盛宣怀按照所参各节,逐条答复,刚毅据以上奏,并陈明常年报效数目。九月至京,受到慈禧召见,问是否可以多设制造枪炮局,盛宣怀认为不如就湖北局推广。不久,又奏递练兵、筹饷、商务等30条。十一月,慈禧再次召见,命暂时留京,备随时商询要政。

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又有人奏称电报局权利太重,请遴员接管。盛宣怀也上奏折,陈述历办情形,恳求将所管各局、厂一律交卸,以让贤能,俾释负荷,保全末路。清廷未准。盛宣怀仍留京会议洋货税则,并酌拟税厘并征事宜。四月,陈明前往上海考察货物时价。时值义和团运动风起,清廷下令沿江、沿海各省招拳民、御外侮。盛宣怀认为这是“矫诏”,命令各电报局只密呈督抚,勿声张。又电告各督抚勿转行,不然就会酿成巨变,两广、两江、湖广、闽浙总督都表示赞成。两广总督李鸿章在电文中,也有“乱命不可从”之语。当时,各国纷纷调动军舰,江海各口,人心惶惶,盛宣怀首倡互保之议,密电各督抚,又找上海各领事,约定在长江流域及苏州、杭州等地,外国人生命财产,由各督抚保护,上海租界中外商民生命财产,由各国共同保护。这就是《东南互保条约》。盛宣怀又电请下密诏平乱,并联合各督抚电请特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速定大计,共筹补救。李鸿章奉命入京议和,经过上海时与盛宣怀密谈两天,说出了“和约定,我必死”的心里话,认为议和时机尚未成熟,决定由陆路北上以拖延时间。李鸿章约盛宣怀随行,庆王奕劻又专电奏调盛宣怀襄办和约。刘坤一、张之洞则函电坚留盛宣怀,不让北上。盛宣怀犹豫不决,问计于其父盛康,盛康认为时局如斯,宜退不宜进,盛宣怀乃决定留在上海。清政府任命盛宣怀为会办商务大臣(商务大臣为李鸿章),驻沪办事,承认上海一隅为集中地,盛宣怀又为之枢纽。十一月,补授宗人府府丞。

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欲令盛宣怀管理财政,袁世凯赞成甚力。慈禧对荣禄说,今日看来,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荣禄说现在理财、交涉等事,仗着他处很多,目前交涉要紧,令其在上海办事,诸多方便,内用不妨且缓,遂作罢。八月,盛宣怀被任为办理商务事务大臣,议办通商各条约,改定进口税则一切事宜。李鸿章在京谈判和约,诸被束缚,殚心降志,愤郁致疾,写信给盛宣怀说,时危事棘,岂余衰暮所能堪,此中补救,惟执事是赖。一个月后,李鸿章病死,盛宣怀悲感劳瘁,骤发痰症,电请乞假调治。十一月,慈禧懿旨:宗人府府丞盛宣怀赞襄和议,保护东南地方,著赏加太子太保衔。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盛宣怀任工部左侍郎,奏设勘矿总公司。九月,盛康病逝,盛宣怀电请开缺守制。清廷仍命盛宣怀一手经营卢汉、粤汉铁路总公司及淞沪铁路诸事宜。十一月,继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到上海吊唁盛康之丧,以与盛宣怀商议电报局、招商局问题,盛宣怀表示:电报局宜归官有,轮局纯属商业,可易督办,不可归官。我本不愿利权久操,为世指目。袁世凯回京与荣禄商定,另简电政大臣,改官办而不还商本,轮局亦由北洋派员接管。二十九年(1903年),盛宣怀应袁世凯之约北上,襄办慈禧与光绪帝谒陵大差。三月初十日,慈禧与光绪帝召见,说非汝等力保东南,恐无今日。

三十一年(1905年),盛宣怀与上海绅董创设红十字会,加入瑞士总会,中国遂永有红十字会主权。十一月,电奏将上海铁路总公司裁撤,并归铁路总局唐绍仪督办,以专事权。铁路大权遂转入袁世凯的亲信、以唐绍仪为首的交通系。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盛宣怀奉命与吕海寰赶紧商定加税免厘一事,吕海寰旋任外务部尚书,清廷即命盛宣怀会商袁世凯、张之洞妥速筹议。十一月,奉旨入京,慈禧召见,对盛宣怀说,苏杭甬路事发生风潮,或言英国要下旗撤使,或言百姓要抗粮拒官,特召汝来,解此一结。命盛宣怀随同外务部妥筹办理。

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右侍郎。该部主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前三项皆为盛宣怀创办。乃命下三日,仍以商约原差又令前往上海,他向慈禧陛辞,慈禧问他何故又要离京,盛宣怀知道支他往上海不是慈禧的意思,不敢多言,唯唯而已。慈禧还说:我有物赏汝。但退朝之后,并无赏物。他认为这也是因为有阻尼者。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奏折上后,慈禧对他说:藏富于商,乃是正办。盛宣怀于四月赴日本就医,考察厂、矿、银行,并与日本元老伊藤博文、松方正义等研求宪政、币制,参观公、私图书馆。十月,在神户知道慈禧与光绪帝先后病死,随即起程回上海。

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轮船招商局董事会成立,选举盛宣怀为会长。盛宣怀认为备员邮传部而归商选,似于体制非宜,电邮传部婉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等劝他担任。

二年(1910年)正月,清廷派盛宣怀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摄政王载沣罢黜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后,逐渐起用盛宣怀。七月初十日,盛宣怀到达北京,赴邮传部本任,并帮办度支部币制事宜。十九日,浙路总理开缺,江西提学使汤寿潜电称盛宣怀为苏浙路罪魁祸首,不应令其回任,请收回成命,或调离路事以谢天下。清政府将汤寿潜即行革职,不准干预路事。十二月初六日,盛宣怀替代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为邮传部尚书。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左侍郎,吴郁生为右侍郎。三年(1911年)四月,内阁改制,各部行政长官同负国务责,盛宣怀由本官简授邮传大臣。受事数月,收回邮政,接管驿站,规划官建各路,展拓川藏电线,厘定全国轨制。清政府接受盛宣怀的建议,宣称所有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盛宣怀主张将先收归国有的川汉、粤汉铁路所招各股,改换官办股票,有不愿换票者,给还股本,或发还六成,其余四成发无息股票;川省铁路股实用之款,给国家保利股票,余款或附股,或兴办实业,另行规定,不得由股东收回。又议订与英、德、法、美各银行600万镑借款合同。从而引发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的保路运动。盛宣怀电四川总督,请出告示,严禁罢市、罢课,销患未萌。电湖广总督,称保路风潮只须略有兵威,不烦镇压。清朝官员群起指责盛宣怀肇祸,成为众矢之的。八月十九日,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各省相继独立响应。盛宣怀电请袁世凯出山,同时向清廷推荐袁世凯。资政院弹劾盛宣怀违宪、乱法、激兵变、侵君权。九月初五日,清政府将盛宣怀革职,永不叙用。盛宣怀离开北京前往日本,唐绍仪重任邮传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通过其代表告诉盛宣怀,民国对他并无恶感,若肯筹款,自是有功,外间舆论过激,可代为解释。九月,盛宣怀从日本回到上海。二年(1913年)二月二十二日,汉冶萍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推选盛宣怀为总理。会后,又被举为董事长。五月十八日,招商局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盛宣怀为副会长。盛宣怀认为孙中山在兴办实业方面有理想而无经验,不足与谋也。袁世凯则措置大局,举重若轻,实超秩乎汉、宋祖而上之。方之华盛顿、拿破仑亦有过无不及当革命党人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盛宣怀避居青岛,迫切希望袁军获胜,革命军速败。四年(1915年),日本曾威胁利诱盛宣怀同意“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遭拒绝。

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二十五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

  (按,2006年亦是杏荪先生逝世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