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世界交响曲

再见了,一代车王

年度车手总冠军:7次(1994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第二名为方吉奥5次)

连续夺得年度总冠军次数:5次(2000年至2004年)

分站冠军次数:91次(第二名为普罗斯特51次)

杆位次数:68(前纪录艾尔顿-塞纳65)

参加分站赛次数:250(距离帕特雷斯257次参赛纪录只差7场)

F1生涯总积分:1369分(第二名为普罗斯特798分)

单赛季最多分站冠军次数:13次(2004赛季)

单赛季连续获胜场次:7场(2004赛季)

登上领奖台次数:154(第二名为普罗斯特106次)

比赛最快圈速次数:75(第二名为普罗斯特41次)

单赛季个人最多积分:148分(2004赛季)

单场分站赛夺冠次数:7次(加拿大站、法国站)

上演“帽子戏法”次数(获得杆位、跑出单圈最快并获得冠军):22次

连续在分站赛上得分次数:2001至2003年期间24站比赛连续得分

连续在分站赛上登上领奖台次数:2001至2002年期间连续19站

历史上唯一一个曾在一年的各个分站赛中全部进入前三名的车手:2002赛季

年度车手积分榜上与亚军差距最大的一次:2002年领先67分获得冠军

赛季过程中最早锁定年度总冠军:2002年离赛季结束还有6站时已经卫冕

迈克尔-舒马赫和前队友巴里切罗还是历史上并肩获得分站赛前两名最多的队友:两人曾24次占据领奖台最高的两层

班禅与达赖

在西藏,无论是寺庙,还是普通藏民家庭,大多供奉着达赖和班禅的塑像或画像。藏民称达赖和班禅犹如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外来游客加以达赖和班禅的最新彩色照片相赠,信徒会双手接过,捧过头项,并报以格外的热情。

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系统,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

达赖喇嘛这个称号,始于公元1578年。这一年蒙古俺答汗赠给格鲁派的哲蚌寺寺主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从此西藏历史上才有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呼。“达赖”是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大师”。经清朝顺治皇帝于公元1653年的册封,达赖喇嘛这一封号就成为达赖系统的专用名称。

班禅这个称号,始于公元1645年。这一年蒙古固始汗赠给格鲁派扎什伦布寺寺主罗桑曲结以“班禅博克多”的尊称。“班”是梵文“班智达”(即学者)的简称;“禅”是藏语,意为“大”,二字合起来意为“大师”。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时的正式封号是“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从此,班禅这一封号就成为班禅系统的专用名称。

活佛转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产生的宗教制度。它初创于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噶玛支派。该支派的首领都松钦巴公元1193年逝世时,遗嘱弟子“将转世再来”。弟子们认定噶玛拔希为其师的转世灵童,经寺庙10年培养,正式以该派首领身份活动,成为西藏第一位转世活佛。

格鲁派(黄教)采用活佛转世制度始于16世纪中叶,公元1542年,格鲁派的哲蚌寺寺主根敦嘉措逝世,哲蚌寺正式寻找他的转世灵童,并于1544年认定堆垅这个地方的贵族子弟索南嘉措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公元1546年,年仅4岁的索南嘉措被迎接到哲蚌寺接替根敦嘉措的法位。公元1578年,蒙古俺答汗赠索南嘉措“达赖喇嘛”的尊号后,格鲁派(黄教)追认宗喀巴的弟子中年纪最小、创建并担任扎什伦布寺寺主的根敦珠巴为一世达赖,追认曾任扎什伦布寺主、后任哲蚌寺寺主的根敦嘉措为二世达赖,而索南嘉措便成为三世达赖,达赖活佛系统从此建立,相传至今的是十四世。在历世达赖喇嘛中,除四世达赖是蒙古族、六世达赖是门巴族外,其余都是藏族。

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始于罗桑曲结,罗桑曲结是四世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师父,公元1645年他被蒙古固始汗赠以“班禅”的尊号后,格鲁派(黄教)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主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顿珠为三世班禅。从四世班禅起,历世班禅都以扎什伦布寺为母寺。相传至今的是十一世。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的转世有其传统程序,前世生前有关转世的预言、逝世前后的异常现象的征兆、护法神师的神谕,是寻访灵童的主要依据。如十三世达赖圆寂时面向东方,且由拉萨至东北方向天空出现异样彩云,故预示了转世灵童诞生的方域。后在加查县群科加寺圣母湖观看神谕,湖中幻影显示的景象是:一条道路的将尽外有一户农家,其门前有巨柳一株,柳树旁有一匹白马,一位妇女抱着小孩立于树下。活佛们就是按这些征兆和景象寻访到十四世达赖的。

寻找要秘密进行,被选派的有声望的活佛或近侍弟子,在闭关静修后,化装分赴各地去寻访灵童。对初选的候选灵童要进行遗物验证,即将前世常用的法器或其他用品,与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候选儿童从中认拿前世遗物,依认辨的准确程度对之筛选淘汰。鉴于以往寻访转灵童易为少数人所左右,往往造成僵局和纠纷的弊端,从清朝乾隆时期中央政府又设立了金瓶掣签。其程序是:将经过遗物验证筛选出的数名候选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各写在名签牌上,用纸包好后放入金瓶内,当众抽出的一名,即被定为正式灵童。正式灵童的批准后,要为转世灵童举办盛大的坐床典礼,即转世灵童依法升登前世的法床,正式继承前世的法统。自此以后,灵童即以新的一世达赖或班禅的身份开始宗教活动,接受信徒朝拜。

世系始自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像达赖喇嘛一样,班禅的前世也是追认的。

罗桑曲吉坚赞本是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寺主,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方的代表人物。四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他到拉萨主持三大寺和格鲁派上层的事物,负责寻访并教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罗桑曲吉坚赞是为格鲁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由于争夺权利,西藏地方势力头领拉藏汗不让达赖喇嘛转世,罗桑曲吉坚赞治好了拉藏汗的病,才说服准许寻找转世灵童。后来罗桑曲吉坚赞与五世达赖喇嘛商议,于1641年(明朝崇祯14年)将从新疆进入青海的蒙古势力固始汗部引入西藏,一举消灭了拉藏汗。固始汗到西藏,封罗桑曲吉坚赞为”班禅博多克”。后来,罗桑曲吉坚赞和达赖喇嘛又联合清朝势力,赶走了蒙古人。

罗桑曲吉坚赞圆寂后,他的继承人罗桑益西于1713年(康熙52年)被清庭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个封号是梵语、藏语、满语的混合。“班”是梵语,“禅”是藏语,合起来是“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意思是“珍宝”。所以,世人一般称为班禅大师。罗桑益西自认为五世班禅,追认罗桑曲吉坚赞为第四世班禅。自此,班禅世系开始领有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方政教权力,俨然与达赖喇嘛分庭抗礼。

值得指出的是,班禅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统治者出于控制西藏的目的,不想看见达赖势力过大,想让班禅分权。事实上,班禅势力也一直是后藏地方的主导力量。后来达赖班禅关系破裂也与这个历史根源有关。

班禅到现在转世到11世,达赖喇嘛转世到14世。为什么班禅比达赖转世辈数要少?因为达赖喇嘛一直处于西藏政治斗争的潮头,达赖幼小时,西藏政务有权臣控制,一般是达赖在18-20岁时亲政,但往往在早年暴卒。像9、10、11、12世达赖都没有活到亲政时候。这反映出政治斗争的残酷,一切为了权力,根本不管你是多大的活佛。

十三世达赖喇嘛活到六十多岁,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也已年愈古稀了。在50年代,十四岁达赖喇嘛过18岁生日时,毛泽东还特地下令要保护好达赖,检查他的生日礼物食物,使他安全度过18岁。

在藏传佛教里面,达赖是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拿佛的级别来说,班禅比达赖高级,但是在现实地位上,达赖在政教两方面都高于班禅。

西藏自有达赖喇嘛这个事实以来,已经400多年了。今天,达赖喇嘛内涵和西藏的政治历史密不可分。

但是,不为所知的是,达赖喇嘛,并不是西藏固有的文化结果,它像今天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一样,也是个外来词。 “达赖”是蒙语,意思“大海”,喇嘛是藏语,意思是“上师”,也可翻译为“活佛”。达赖喇嘛这个词汇,是蒙藏语的组合。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明代时候,曾经建立起元朝的蒙古势力退出中原,但是实力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话题说远点,这是由于明朝初立时北伐战略失误造成的,当时大将军徐达没有很好地执行将蒙古势力包抄围歼在北方地区的战略,而是正面进攻北京、河北一带,结果蒙古杰出将领王保保成功将数十万众安全北退,回到大漠。所以后来徐达失宠于朱元璋。

蒙古势力后来在漠北向西发展,占据了中亚的大片地方,在今天的中亚5国的地方。同时,我国的新疆、青海地区,也相继建立起蒙古实力派割据政权。明末清初,占据青海一带的是蒙古土默特部。

1578年(明万历6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去青海、内蒙古一带传教。他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的第四世传人,格鲁派活佛转世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宗咯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是拉萨三大寺之首哲蚌寺的寺主,根敦珠巴圆寂后,根敦嘉措继任,根据宗咯巴的遗愿,格鲁派上层决定根敦嘉措圆寂后转世,于是年仅3岁的索南嘉措被迎请到哲蚌寺,成为格鲁派第一为转世的活佛。

索南嘉措在蒙古地区传教期间,与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相会于青海湖边,赠送他一个称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其中,“瓦齐尔达喇”是藏语,是“执金刚”的意思,是对密宗方面有最高成就的人物的尊称。而索南嘉措给俺达汗赠送的称号是“法王梵天”。

这就是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开始,也是蒙古信奉黄教的开始。后来,索南嘉措自认是三世,而追认他的前两辈根敦珠巴和根敦嘉措分别为一世和二世达赖喇嘛。 索南嘉措时期,他本人还只是格鲁派的首领,在西藏并没有政治地位,给他“达赖”封号的也只是地方势力的首脑。但是到了五世达赖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被清庭封为“西天大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喇达赖喇嘛”。这个封号又是汉蒙藏三种语言的混合。其中”普通”是”普遍通晓”的意思,也就是三世达赖封号中的“圣识一切”。

五世达赖喇嘛取得了清庭的支持,逐步赶走一直控制西藏局势的蒙古势力,在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哲蚌寺所建的居所“甘丹颇章”内,建立起西藏政教合一政权。

自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以后,达赖喇嘛这一世系被至今已经转世至第十四世,现流亡海外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名丹增加措。有意思的是,历世达赖喇嘛的法名后面,都有“嘉措”二字。

Google买下YouTube,为什么?

转载自: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6/10/12/1058700.aspx 

Google收购YouTube,引出的问题很多。最多被问起的一个问题是,Google为什么要买一个内容网站?这跟Google只对轻量级的技术公司感兴趣的收购风格,似乎不太吻合。而且,16.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也是Google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支出,Google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吗?

从去年起,和土豆网的王微谈过很多次,关于互联网的视频时代。他坚信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问题只在于,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像电视取代报纸快速地占领人们信息消费和娱乐的主阵地,这一幕一定会在互联网上重演。而且,从现在的位置看过去,前景已经隐约可以看见。毕竟,娱乐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没有解药的毒瘾,没有人真的在乎娱乐至死。

Google一反其惯常的收购风格,一掷千金去收购一家热门的视频内容网站,这本身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YouTube的技术有多强,创新能力有多强,根本不是主要因素,关键问题在于,YouTube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扼住了这个时代的咽喉。而Google更早就推出了自己的视频服务,并且在它的首页上给了个很重要的位置去推广。但用Umair Haque的话说:惨败。Google可以做很好的技术,但它并不擅长去经营一个充满热情的内容社区。

YouTube的成功证实了一件事,视频时代远比我们的预想更早地到来了。理解Google这次出乎意料的收购行动,不能按照Google过去的逻辑去判断,必须把它放到互联网视频时代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去考虑。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YouTube是进入新时代的一块滩头阵地,只要它自己IPO暂时还没有希望,它就注定会被收购,不是Google,也会是Yahoo!、微软、或其他传媒娱乐巨头。这就是YouTube可以卖出高价的主要原因,抢得YouTube,就争取到了视频时代的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在一堆人嘀嘀咕咕YouTube的版权问题的时候,正好是Google出手的最佳时机,至少谈判的难度可以大大降低。

而所谓的版权问题,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Scoble说:“微软的法律麻烦让这架印钞机减速了吗?没有。Google也不会。”Google买了YouTube,但Google不是傻瓜。其实YouTube一直在与传媒娱乐巨头进行沟通,并先后与NBC、华纳唱片、环球唱片、索尼BMG、CBS等传媒娱乐巨头达成合作。沃顿营销学教授彼得·费德称这种合作“是数字媒体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开发协议。它将引发巨大的变革,将成为一个转折点。”

传媒娱乐业发动无休止的法律攻击的同时,也在慢慢学习数字时代的生存法则,至少,它们不想把自己的数字受众全都得罪光吧?

前几天我曾谈到,Google和YouTube的这桩交易会让谁难受,其中重点提到默多克。现在,默多克果然难受了,因为新闻集团的野心,并不在Google之下。

其实不仅是新闻集团,其他传媒娱乐巨头有一天将会发现,Google一手掌控了他们的数字分销渠道和广告来源。尽管Google正在学习与别人合作,但对那些一向蛮横无理、目中无人的传媒巨头来说,Google并不是一个容易合作的伙伴。随着数字娱乐时代的来临,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他们,不得不走到一起来。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产业支配地位,他们之间必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摩擦。

另外一个被国内媒体普遍忽视的事件,是Google与苹果在iTV上的密谋。Google的CEO也是苹果董事会成员,而苹果在数字娱乐上的成功,让它和Google有点儿殊途同归的意味。所以,Google和苹果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充满想象力。

Google常常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比如它在blog大行其道前夕,于2003年初收购了Blogger,在本地搜索变成热门之前,于2004年收购了数字地图公司Keyhole、ZipDash和Where 2 Technologies,2005年还收购了移动社交网络公司Dodgeball(Wikipedia上有一份Google收购的完整清单)。不过,我们发现,有两类资产是Google不擅长经营的,内容和用户。Blogger被收购后长期无所作为,为MySpace和MSN Spaces留出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我们当然不希望,YouTube成为第二个Blogger。我们更不希望,Google与传媒娱乐巨头之间的交易和妥协,损害YouTube上大量的个人内容提供者的利益,就像Hopesome说的,“这是否意味着,原先那些业余的、让YouTube如日中天的内容所有者,该谢幕了?”要知道,这个全新的数字娱乐时代的希望之火,是由大量的普通用户,而不是娱乐巨头们点燃的。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转载自:http://home.wangjianshuo.com/cn/ 

前几天晚饭间,老华组织在座的12个人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接近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场游戏。

这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再仔细读一下题,想一想,试一下? 

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然后再往后看。

你的名字:想好了再写,这个是公布的

你猜的数:一定要0到100之间的

分析一下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里的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的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就是这样。。。

50
33.33333333
22.22222222
14.81481481
9.87654321
6.58436214
4.38957476
2.926383173
1.950922116
….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地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

这是我们那天的结果

30
98.16
32
50
12
33.3
22
8
8.2
18
28.68
37

所有的平均数:31.445,它的三分之二是20.96333333。选22的人获胜。

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老华的很多次游戏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的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群体决策的结果和天才的想法总是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天才决定的。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两步或更多步的人。

游戏中的人

这个游戏里面,选择不同的数,或许就代表了不同的人。

先说选超过66.67 的人。在开始游戏的时候,我悄悄对Wendy说,“肯定不会有人选超过66.67的数字的,要是谁要是写了,一定是没动脑子的”。就算是所有人都写100,获胜的数字也才66.67。结果出来,第二个报出的数字就是98.16。我窃笑。他解释写这个数字的原因是因为没听清楚题。慢着,先别就这样放过这个现象。在现实社会里面,没听清楚规则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比方说,做产品的人认为质优价廉用户就会买,而实际上,花高价买差产品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和和业内人士有一样的判别力,一样的了解规则,对吗?

再说选0的。或许这个结果很多人想都想不到,但老华组织的游戏里面,几乎每次都有选零的,而且越理性的群体,选零的比例越高。比如微软研究院30个人里面高达3个人选零。选零的人,沉浸于自己对世界了解的快感中,却知之者甚少。很可惜,在每次游戏里面,比一般人想一步的人就不多,想两步的人更少,经过重重地归迭代到达0的最终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只好轻叹一声,说,你是天才,但是你赢得不了游戏。或许原本他们在写0的时候,本来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游戏,而他们就是用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宣称,“我放弃获奖,因为我是天才。我可以接受没有奖励,但我不能接受大家不认为我聪明”。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天才的理论有机会向每一个参与者传播,让他们理解,跟随天才的选择,说不定他还有一线获胜的机会,不过让每个人了解,从古到今就不曾在天才在世的时候实现过。天才不是疯了,就是穷困潦倒。

然后我们来说选33.3的。他们是正常的,平凡的人。就像数以百万计的洗发水的使用者或者报纸的阅读者一样,再正常和普通不过。在明白无误的规则面前,按照规则办事,用思考指导行动,却不多想更多。33.3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在他们前面,有引领世界的0和推动世界的22;在他的后面,有大量的选择随机数的更平凡的人。是33们,奠定了这个社会的基调。

再说赢得游戏的22。他们也遵循规则,但是比规则前进了一步,不多不少,刚刚好一步。他们提出的方案让大多数人(33)感觉的有道理,却不像天才(0)提出的解决方案那么晦涩难懂。我们假设,如果布鲁诺要是发现一个新的号称是绕地球旋转的星星或许能为他赢得终生的荣誉和财富,但如果走得像推翻地心说,宣扬日心说那般的接近真理,得来的就是8年的监禁和熊熊的烈火了。

社会上除了这些种类,还有很多,在游戏里也在出现。比如说选50 的。他在公布答案之前就解释说,“我知道这个数字肯定会非常小,趋近于0,而我就是想说一个大一点的数字,把平均值拉大,看看是会不会左右游戏的结果”。这叫做“搅局的”或者说“损人不利己”的。现实社会里面有吗?大有人在呀。

天才的悲哀就在于,他搞懂了规则,却没有搞懂人。他自己想明白了,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会想明白。他不但错误的忽略了只想到33的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没有思考的,或者存心不按规则玩的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有天才的世界。

最后说一说8.2,就是我了。我对8.2的分析是,这个人有一点点天才的倾向,却又不能像选0的天才一样潇洒的放弃冠军的奖励;他希望赢得游戏,却又过高的估计了大众思考的步伐; 8.2被天才斥责有太多功利心,却被22嘲笑过于“自作聪明”,算是一个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自嘲一下罢了。

天才的选择

对于这个社会,必然有看得比别人稍微透彻些的,离真理更近些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天才吧。这些已经窥探到天机的天才,在现实世界里面,选零还是选22,这是个问题。

选零,就注定了要放弃大多数人的认可。这认可可能是名声,可能是钱。选零的人,适合当教授,适合当评论者,不合适自己来做商业。

如果你本来想选0,却又为了迎合大众选了22,就注定了你要伪装的傻一些,要被业内人士批判,会被选0或者8的人认为不紧跟潮流。大家看一看现在大凡成功的公司,从美国的软件业网络业巨头们,到中国的门户和成功网站,哪个躲得过选0的人的指指点点?或者说,选22的人是易中天,会用通俗(甚至有些错误)的方式讲史,而选0的人就是严肃的历史学家。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和热门网站,在大众和同行两个世界里面有完全不同的声名,大多是因为这样。

没有选0的人,这个世界何以进步?选零的天才们艰难的拖着这个世界前行。我对他们表示敬佩。只可惜,他们获得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敬佩。对于选22个人,帮助了无数选33的人改善了生活,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22,世界怎么可能从33过渡到更小的数字去呢?我对他们也表示尊敬。

世界毕竟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P.S. 好了,下面是包括你在内的三十个人的结果。看看平均值是多少?在现实中,你又会选几呢?

xiaobao: 18 2006-09-27 10:17:27
孙秀平: 44 2006-09-28 12:42:07
bluedevils: 28 2006-09-28 01:09:11
张甜: 56 2006-09-28 05:30:01
22: 33 2006-09-29 12:17:45
blkmaomao: 49.8439 2006-09-29 01:41:44
65: 65 2006-09-29 01:43:38
chinaboy: 20 2006-09-29 03:13:51
QQ: 50 2006-09-29 03:27:08
ellen.cai: 62.3333 2006-09-29 03:34:40
thinXer: 11 2006-09-29 03:58:22
Fire: 30 2006-09-29 07:45:45
sun: 33 2006-09-29 11:59:42
whwh: 32 2006-09-30 12:18:15
李金达: 66 2006-09-30 01:28:08
sb: 2 2006-09-30 05:13:44
kang: 10 2006-09-30 06:20:17
胡光: 20 2006-09-30 08:52:22
firefox: 24 2006-09-30 11:09:31
汪笋兮: 33 2006-09-30 11:23:17
: 23 2006-09-30 08:32:28
waying: 17 2006-09-30 11:51:50
cd: 3 2006-10-01 03:33:22
任帅: 0 2006-10-01 01:12:57
王大璋: 13 2006-10-01 05:56:15
dont: 22 2006-10-01 10:54:17
burt: 68 2006-10-02 12:25:29
zhaofeng: 66 2006-10-02 09:47:35
: 25 2006-10-02 10:01:21
姜真钦: 22 2006-10-02 11:11:40
Average: 31.53924  
2/3 of Average: 21.02616  
Winner: dont  
Winning Guess: 22
….

更新 2006年9月9日

注一: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个游戏的全貌,我把更多的结果,包括前100个人,200个人,和1000个人的结果公布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很有趣,结果都在21到22之间。
注二:每个人对这个游戏都有自己的分析,无论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如何,觉得有所收获就好。我们谁都不能断定别人看到同样的游戏,甚至同样的分析,可以领会同样的东西(我们不等再当一次0,或者33或者98了)
注三:这个游戏来自老华的启发。老华在很早以前就曾经也写过这个题目,《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并且更进一步用《木桶定理》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很有道理,推荐大家去读。

 

附录:木桶原理杂谈

转载自:http://blog.donews.com/henryhwa/archive/2005/12/16/660337.aspx

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木桶定理,就是说一个木桶能盛下多少水,不是由组成木桶壁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来决定的。

这条定理非常形象,也非常浅显易懂。过去,我们常常把这条定理使用在单个组织或者个人的身上,鼓励组织或者个人要综合发展,要均衡发展。其实,因为社会化大分工和领域细分的存在,使得具有专业特长的组织或个人还是由其存在的空间,其他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外包或者与他人配合的方式弥补。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从整个社会和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木桶定理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

我们就拿整体的计算系统对木桶定理来做了演示:

计算单元 计算效率
CPU Intel Pentium4的主流机型达到3000MHz
主板内存 主流底板的前端总线频率可以达到533MHz或者800MHz,内存的主频在333MHz或者400MHz
硬盘 主流SATAII硬盘有7200转/分钟, 最大传输速率达到3GB/S
I/O USB 1.1传输速度为12MB/S, USB 2.0为480MB/S, IEEE1394为400MB/S~1GB/S
人机界面 普通人平均每分钟阅读3K-4K的文字信息量,输入0.2K文字信息量
个人计算 一个勤奋的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天阅读100份邮件和网页,书写30份邮件或文档,总共文字信息量在500K以内,折合工作效率是1K/分钟左右
小组计算 平均每天全组性质的沟通少于1次,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同样非常少。一个由N个人组成的团队工作效率往往小于N倍的个人效率(我们把这个比率叫做μ)。
企业计算 在企业中,大部分员工不知道企业的发展状况,不知道企业其他组织的状况。在企业范围中的μ值往往和企业的大小成反比。
社会计算 处在布朗运动阶段,虽然有一些的基本规律可循,但是整体上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比如说在个人电脑中,有经验的攒机族从来不相信那些正牌厂商在整机广告中大大标出的CPU的主频速度,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电脑中,CPU是最长的一块板,主板不快,内存不大,显示卡不快,硬盘不快都没有用。那些标了奔腾4主频3.0G,但只卖4-5000元的机器,就象是汽车的发动机绑在了自行车轮胎上,跑也不会跑的太快。

发明GUI的伟大之处,不仅仅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界面,更重要的是把人机界面从80X25的字符界面给解放出来,形成了640*480的图形界面,大大提高了人机界面的效率。当显示器尺寸从14寸,到15寸,17寸,甚至19寸,显示分辨率从640*480,到800*600,1024*768,甚至1600*1200,人们在获得更大可视面积的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人机交流的效率。

微软之所以伟大,倒不是仅仅因为创立了一个市值全球最高的软件公司或者产生了一个世界首富和几千个百万富翁,而是因为他和其他业界同仁(如Intel)一起实现了30年前的梦想“每个家庭每个办公桌上都有台电脑”。在那个年代,计算机不仅昂贵,而且非常难于使用。计算机使用者在当年等同于专家教授,等同于经过长期训练的专业人士。而现在计算机的使用者已经从牙牙学语的稚童到白发皓首的老人,变成了一个类似与家电一样的产品。计算机使用面的扩大和使用难度的降低,大大扩大了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这其中,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对提升“个人计算”这块短板功不可没。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可以得出那些结论呢?

  1. 在整个计算系统中,同样符合木桶定理。在个人电脑中,决定整体系统性能的不是CPU的主频速度,而是内存,硬盘等短板。在个人计算中,决定整体系统效能的不是机器性能的高低,配置再好的电脑在个别领导手中也就是台打字机,在程序员手中就是征服世界,创造财富的利器。在整体计算系统中,小组计算是比个人计算更短的板,企业计算更差,就更不用谈社会计算了。
  2. 要提升整体系统的效率,我们要关注在系统中最短的一块板。比如说,我们关注的领域是个人电脑的整体效能,那大家就要多关注硬盘的速度,在笔记本电脑中,还要关注电池的持续时间,因为这些是系统中的短板。如果我们关注的领域是个人计算,我们要关注人机界面的效率和软件的易用性及学习成本,这是最短的板。在小组计算中,最短的板是小组成员使用电脑的共同意识和水平,决不是个别高手和大拿的水平。
  3. 关注最短的一块板,能带来很大的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仅是整体系统效率的提升,而且能为投资和解决这块短板的人带来巨大的效益。微软的成功就是因为大大提升了“个人计算”的效率和成本,同样Intel的成功不是因为持之以恒的刷新CPU的主频,而是因为坚持不懈的遵守“摩尔定律”,使得计算成本持续大幅降低,这是系统中的短板。
  4. 将来的机会在什么地方?一定还是系统中的短板。微软把个人计算这块短板提升到了一种极致,那对其他人来说,可以关注更短的板,如小组计算,企业计算甚至是社会计算,在这些领域还许许多多可以提升的领域。比如在小组计算中,虽然早就有了Exchange,Notes等小组计算工具,但是Groove,WSS照样有很大的机遇和发展前途。这些平台关注的焦点,强大的功能在于其次,而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平台的易用性将成为这些平台的主要特性。
  5. 越希望成为行业的领袖越应该关注整体系统中最短的板。社会计算是目前最短的一块板。整个社会由于缺乏共同的沟通交流平台和一致的利益驱动机制,使得人类社会的大量资源和能量在无序的布朗运动中消耗掉了。而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提高整体社会计算效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剩下的事就是你如何发挥想像力了。

好文推荐

转载自:http://cindol.spaces.live.com/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只有今天才是可以用来超越对手的时间!

既然选择了不谈恋爱,就不要羡慕大街上牵起的双手,选择是自己做的,所以不要后悔。想要得到的越多,需要放弃的就越多。

不要以为你不做什么就会错过什么,有时候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the one 不是那么容易就让你碰见的,更不可能让你碰见好几个。。。该是你的还是你的。这也不是场儿戏,决不可以随随便便的。

一定要有同性的知心朋友,因为没有几个异性的好朋友都可以在结婚甚至谈恋爱之后在半夜接到你的一个电话就跑来听你倾诉你那和其毫不相干的无聊事。

永远也不要冷落了兄弟,无论是在甜蜜的恋爱中,抑或是痛苦、失意的时候。

时常给爸妈打个电话,哪怕发条短消息,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你是全部,虽然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所占的地位有时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每当我无助抑或彷徨的时候,我会想起他们;每当我丧失斗志,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他们;每当我得到哪怕一点小小的成绩,我还是会想到他们。我是他们的血肉,我是他们的希望,我是他们与别人聊天时,总想炫耀的资本,我是他们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或者是他们清晨睡不着觉经常浮现在脑海中的人物。

离开家的时候,时刻有父母的挂念在身旁,所以不会孤单。

无助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在我背后,所以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坚持!

丧失斗志的时候,我知道我最后奋斗的目标,是让妈妈爸爸为我而骄傲,所以我会加倍努力,决不放弃!

理想要经常修正,但志向却不可以轻易改变,“无志者常立志!”

累时可以停下来休息,但不要经常将时间浪费在发呆上。

每天的计划中,先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完成,这样这天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总象我现在这样拖拉、懒惰可不行!

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立刻着手去做吧,为什么要等呢?!

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光靠自己拼搏,那将是异常辛苦的。

人是种喜新厌旧的动物,所以时常联络一下老朋友,还有其他一些已经快被我们遗忘的东西。

有些该铭记的事情就永远也不要忘记,遗忘了过去,也就意味着你不会有什么未来。

忙着打拼自己的天下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最后,时常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看自己,日省吾身嘛!

希望自己时常记得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免得哪天迷失了。^_^